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来点硬核的——MySQL Sharding 的无损扩容!
相信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数据库容量告急的窘境,尤其是当你的业务像火箭一样蹿升的时候。这时候,Sharding (分片) 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能让你的数据库起死回生。但是,Sharding 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业务持续增长,分片不够用了怎么办?停机扩容?想想都可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设计一个在线的、无损的 MySQL Sharding 扩容方案,让你的数据库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时都能进化升级,永不宕机!
一、 为什么需要在线扩容?
首先,咱们来聊聊为什么需要在线扩容,而不是选择停机扩容。
想象一下:
- 场景一: 你运营一个电商平台,每天交易量巨大,哪怕停机维护1分钟,都会损失惨重。
- 场景二: 你是一个游戏公司,玩家在线时间是命根子,停机更新意味着玩家流失。
- 场景三: 你是一个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停机带来的风险难以估量。
所以,对于很多业务来说,停机扩容简直就是噩梦!而在线扩容,则可以在不影响业务运行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完成数据库的升级扩容,就像给飞机换引擎一样,乘客毫无察觉。
二、 无损扩容的核心思想
无损扩容的核心思想就是:数据平滑迁移。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有的数据,一点一点地搬到新的分片上,同时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这个过程就像高速公路修路一样:
- 新建车道: 先创建新的分片数据库。
- 数据搬迁: 将部分数据从旧分片复制到新分片。
- 流量切换: 将部分流量引导到新分片。
- 旧路废弃: 当所有数据都迁移完成后,旧分片就可以下线了。
三、 在线扩容方案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在线扩容方案。
我们的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评估与规划: 确定需要扩容的原因、目标以及扩容后的分片数量。
- 新分片创建: 创建新的 MySQL 分片实例,并配置好主从复制。
- 数据同步: 将旧分片的数据同步到新分片。
- 双写: 在应用程序中同时向旧分片和新分片写入数据。
- 数据校验: 验证新分片的数据与旧分片是否一致。
- 流量切换: 将读写流量逐步切换到新分片。
- 旧分片下线: 完成流量切换后,下线旧分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每个步骤:
1. 评估与规划
在进行任何扩容之前,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规划。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需要扩容? 是因为数据量增长过快,还是因为查询压力过大?
- 扩容的目标是什么? 期望扩容后数据库的性能提升多少?能够支撑多长时间的业务增长?
- 扩容后的分片数量是多少? 如何确定新的分片规则?
- 扩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些?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例如,我们现在有 4 个分片,每个分片的数据量已经接近上限,并且查询压力很大。经过评估,我们决定将分片数量扩容到 8 个。
2. 新分片创建
创建新的 MySQL 分片实例,并配置好主从复制。这部分工作比较常规,就不详细展开了。
3. 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是整个扩容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将旧分片的数据同步到新分片,并且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常用的数据同步方案有以下几种:
- 物理复制: 通过 MySQL 的 binlog 复制,将旧分片的 binlog 同步到新分片。
- 逻辑复制: 通过读取旧分片的数据,然后写入到新分片。
- 全量 + 增量复制: 先进行全量复制,然后再进行增量复制。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全量 + 增量复制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数据同步。
-
全量复制: 可以使用
mysqldump
工具将旧分片的数据导出,然后导入到新分片。# 在旧分片上执行 mysqldump -h <旧分片 IP> -u <用户名> -p<密码> --all-databases --single-transaction --master-data=2 > all_data.sql # 在新分片上执行 mysql -h <新分片 IP> -u <用户名> -p<密码> < all_data.sql
-
增量复制: 可以通过 Canal 等工具,监听旧分片的 binlog,然后将增量数据同步到新分片。
Canal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个 MySQL binlog 增量订阅&消费组件,它可以模拟 MySQL slave 的行为,伪装成 MySQL slave,向 MySQL master 请求 binlog,然后解析 binlog,并将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
Canal 的配置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可以参考 Canal 的官方文档。
4. 双写
双写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同时向旧分片和新分片写入数据。
为什么要双写呢?
因为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旧分片的数据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只向新分片写入数据,那么新分片的数据就会落后于旧分片。通过双写,我们可以保证新分片的数据与旧分片的数据保持一致。
双写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 修改应用程序代码: 在应用程序中,同时向旧分片和新分片写入数据。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会增加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 使用中间件: 使用中间件来代理数据库请求,然后由中间件来完成双写操作。这种方式对应用程序的侵入性比较小,但是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中间件的方式,例如 ShardingSphere、MyCat 等。
以 ShardingSphere 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配置 ShardingSphere 的 writeRoute
规则来实现双写。
rules:
- !SHARDING
tables:
t_order:
actualDataNodes: ds${0..3}.t_order_${0..1} # 旧分片
databaseStrategy:
standard:
shardingColumn: user_id
preciseAlgorithmClassName: com.example.PreciseDatabaseShardingAlgorithm
tableStrategy:
standard:
shardingColumn: order_id
preciseAlgorithmClassName: com.example.PreciseTableShardingAlgorithm
keyGenerateStrategy:
column: order_id
keyGeneratorName: snowflake
databases:
ds0:
url: jdbc:mysql://<旧分片0 IP>
username: root
password: password
ds1:
url: jdbc:mysql://<旧分片1 IP>
username: root
password: password
ds2:
url: jdbc:mysql://<旧分片2 IP>
username: root
password: password
ds3:
url: jdbc:mysql://<旧分片3 IP>
username: root
password: password
writeRoute:
strategy: DUPLICATE # 双写策略
dataSources:
- ds0
- ds1
- ds2
- ds3
- ds4
- ds5
- ds6
- ds7 # 新分片
注意:
- 双写期间,需要监控双写延迟,确保双写操作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
- 双写期间,需要记录双写日志,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校验。
5. 数据校验
在双写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验证新分片的数据与旧分片是否一致。
数据校验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 全量校验: 对比旧分片和新分片的所有数据。这种方式比较耗时,但是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抽样校验: 随机抽取部分数据进行对比。这种方式比较快速,但是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全量校验的方式,可以使用 pt-table-sync
工具进行数据校验。
pt-table-sync --replicate h=<旧分片 IP>,u=<用户名>,p=<密码>,D=<数据库名> --execute h=<新分片 IP>,u=<用户名>,p=<密码>,D=<数据库名> t_order
注意:
- 数据校验期间,需要暂停双写操作,以避免数据不一致。
- 数据校验期间,需要监控校验进度,确保校验操作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
- 如果发现数据不一致,需要及时修复。
6. 流量切换
数据校验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逐步切换流量了。
流量切换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 手动切换: 手动修改应用程序的配置,将流量引导到新分片。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容易出错。
- 自动化切换: 使用自动化工具来完成流量切换。这种方式比较可靠,但是需要一定的开发工作。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自动化切换的方式,可以使用 Nginx、HAProxy 等负载均衡器来完成流量切换。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 Nginx 的 upstream
模块来实现流量切换。
upstream mysql_old {
server <旧分片0 IP>:3306 weight=1;
server <旧分片1 IP>:3306 weight=1;
server <旧分片2 IP>:3306 weight=1;
server <旧分片3 IP>:3306 weight=1;
}
upstream mysql_new {
server <新分片0 IP>:3306 weight=0; # 初始权重为0
server <新分片1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2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3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4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5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6 IP>:3306 weight=0;
server <新分片7 IP>:3306 weight=0;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example.co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mysql_old;
}
}
然后,我们可以逐步增加 mysql_new
的权重,减少 mysql_old
的权重,直到所有流量都切换到 mysql_new
。
注意:
- 流量切换期间,需要监控应用程序的性能,确保流量切换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
- 流量切换期间,需要记录切换日志,以便于后续的故障排查。
-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回滚流量。
7. 旧分片下线
完成流量切换后,我们就可以下线旧分片了。
在下线旧分片之前,我们需要:
- 停止双写操作: 停止向旧分片写入数据。
- 备份旧分片的数据: 备份旧分片的数据,以备不时之需。
- 验证新分片的数据: 再次验证新分片的数据与旧分片的数据是否一致。
然后,我们就可以安全地关闭旧分片了。
四、 总结
以上就是一个 MySQL Sharding 的无损扩容方案。
总的来说,无损扩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规划和测试。但是,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和技术选型,我们可以安全地完成数据库的扩容,从而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五、 一些额外的建议
- 自动化: 尽可能地自动化扩容过程,减少人为错误。
- 监控: 监控扩容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
- 回滚: 制定详细的回滚计划,以应对意外情况。
- 测试: 在生产环境进行扩容之前,务必在测试环境进行充分的测试。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