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事务与并发之:`事务`的`行锁`:`InnoDB`中的`共享锁`(`S`)和`排他锁`(`X`)的用法。

MySQL事务与并发:InnoDB行锁精讲 – 共享锁(S)与排他锁(X)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MySQL事务与并发控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InnoDB的行锁,特别是共享锁(S)和排他锁(X)的用法。 行锁是InnoDB存储引擎实现并发控制的关键机制,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对于编写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库应用至关重要。

一、事务与并发控制

在深入行锁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事务和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

  • 事务(Transaction):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一个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事务必须满足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保证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应该相互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一旦提交,其结果应该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 并发控制(Concurrency Control): 当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中的相同数据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就是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避免以下问题:

    • 丢失更新(Lost Update):两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数据,然后各自修改,后提交的事务覆盖了先提交的事务的修改。
    • 脏读(Dirty Read):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如果后一个事务回滚,则前一个事务读取到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由于其他事务的修改,导致每次读取到的数据不一致。
    • 幻读(Phantom Read):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执行同一查询,由于其他事务的插入或删除操作,导致每次查询的结果集不同。

二、InnoDB行锁概述

InnoDB使用行锁来实现并发控制,行锁只锁定数据库表中的特定行,允许并发事务访问不同的行,从而提高并发性能。InnoDB支持以下两种基本的行锁:

  • 共享锁(Shared Lock,S锁): 允许事务读取一行数据。多个事务可以同时持有同一行数据的共享锁。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X锁): 允许事务修改或删除一行数据。只有一个事务可以持有某一行数据的排他锁。

锁的兼容性矩阵:

S锁 (共享锁) X锁 (排他锁)
S锁 (共享锁) 兼容 不兼容
X锁 (排他锁) 不兼容 不兼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

  • S锁与S锁兼容: 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读取同一行数据。
  • S锁与X锁不兼容: 如果一个事务持有某行数据的X锁,则其他事务无法获取该行数据的S锁或X锁。
  • X锁与X锁不兼容: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事务修改或删除某行数据。

三、行锁的获取方式

InnoDB行锁的获取通常由SQL语句隐式触发,也可以通过显式锁定语句来控制。

  1. 隐式锁定

    大多数情况下,InnoDB会自动管理行锁,无需手动干预。 例如,当我们执行以下SQL语句时,InnoDB会自动添加相应的行锁:

    •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获取共享锁(S锁)。
    • SELECT ... FOR UPDATE: 获取排他锁(X锁)。
    • INSERT: 获取排他锁(X锁)。
    • UPDATE: 获取排他锁(X锁)。
    • DELETE: 获取排他锁(X锁)。

    举例:

    --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 `products` 的表,包含 `id` 和 `quantity` 字段。
    
    -- 事务1:读取id为1的商品,并获取共享锁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
    -- 事务1可以读取到id为1的商品信息,其他事务也可以读取,但不能修改。
    
    -- 事务2:尝试修改id为1的商品数量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products SET quantity = quantity - 1 WHERE id = 1;
    -- 事务2会被阻塞,直到事务1释放共享锁。
    
    -- 事务1:提交事务,释放共享锁
    COMMIT;
    
    -- 事务2:继续执行,获取排他锁,修改商品数量
    -- ...
    
    -- 事务1:读取id为1的商品,并获取排他锁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FOR UPDATE;
    -- 事务1可以读取和修改id为1的商品信息,其他事务不能读取或修改。
    
    -- 事务2:尝试读取id为1的商品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LOCK IN SHARE MODE;
    -- 事务2会被阻塞,直到事务1释放排他锁。
    
    -- 事务1:提交事务,释放排他锁
    COMMIT;
    
    -- 事务 2:继续执行,获取共享锁,读取商品信息
    -- ...
  2. 显式锁定

    InnoDB还提供了显式锁定语句,允许我们更精细地控制行锁的获取和释放。

    • LOCK TABLES table_name [READ | WRITE]: 锁定整个表,READ表示共享锁,WRITE表示排他锁。 注意: 这种方式锁定的粒度是表级别的,并发性能较差,应尽量避免使用。
    • UNLOCK TABLES: 释放锁定的表。

    举例:

    -- 事务1:锁定products表,获取写锁(排他锁)
    START TRANSACTION;
    LOCK TABLES products WRITE;
    
    -- 事务1可以对products表进行任意操作
    
    -- 事务2:尝试读取products表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 事务2会被阻塞,直到事务1释放表锁。
    
    -- 事务1:提交事务,释放表锁
    UNLOCK TABLES;
    COMMIT;
    
    -- 事务2:继续执行,读取products表信息
    -- ...

四、行锁的实现原理

InnoDB的行锁是通过索引来实现的。 当我们执行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SELECT ... FOR UPDATE等语句时,InnoDB会根据查询条件,锁定满足条件的索引记录。

  • 如果查询条件使用了主键索引或唯一索引,InnoDB会锁定对应的索引记录。
  • 如果查询条件没有使用索引,InnoDB会锁定整个表,相当于表锁。 这种情况并发性能非常差,应尽量避免。
  • 如果查询条件使用了普通索引,InnoDB会锁定满足条件的索引记录以及对应的实际数据行(通过索引记录中的指针找到数据行)。

间隙锁(Gap Lock)

除了锁定实际的索引记录外,InnoDB还会使用间隙锁来防止幻读。 间隙锁锁定的是索引记录之间的间隙,而不是实际的索引记录。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products表,id字段是主键,表中包含以下数据:

id name
1 Product A
3 Product C
5 Product E

如果我们执行以下SQL语句: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AND id < 5 FOR UPDATE;

InnoDB会锁定以下范围:

  • (1, 3): id为1和3之间的间隙
  • (3, 5): id为3和5之间的间隙

这样,其他事务就无法在这些间隙中插入新的记录,从而避免幻读。 即使表中不存在id为2或4的记录,这些间隙也会被锁定。

五、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

例如:

  • 事务1: 获取了id为1的商品的排他锁,等待获取id为2的商品的排他锁。
  • 事务2: 获取了id为2的商品的排他锁,等待获取id为1的商品的排他锁。

此时,事务1和事务2就陷入了死锁。

如何避免死锁?

  • 保持事务简短: 事务越短,占用锁的时间就越短,发生死锁的概率就越低。
  • 按照固定的顺序访问资源: 如果多个事务需要访问相同的资源,应尽量按照固定的顺序访问,避免循环等待。 例如,所有事务都先访问id为1的商品,再访问id为2的商品。
  • 使用较低的隔离级别: 较低的隔离级别可以减少锁的竞争,但可能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
  • 设置锁超时时间: 如果事务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获取锁,则自动放弃,避免长时间等待。 可以通过innodb_lock_wait_timeout参数设置锁超时时间。
  • 使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命令: 可以查看InnoDB的运行状态,包括死锁信息。
  • 程序中捕获死锁异常: 应用程序应该捕获死锁异常,并进行重试或其他处理。

六、行锁的实践案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在线商城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 用户购买商品: 需要更新商品库存。
  2. 用户退货: 需要增加商品库存。

以下是一个使用行锁来保证并发安全的示例:

-- 购买商品
START TRANSACTION;

-- 检查库存是否足够
SELECT quantity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product_id FOR UPDATE;

-- 如果库存足够,则更新库存
IF @quantity >= @buy_quantity THEN
    UPDATE products SET quantity = quantity - @buy_quantity WHERE id = @product_id;

    -- 记录订单信息
    INSERT INTO orders (user_id, product_id, quantity) VALUES (@user_id, @product_id, @buy_quantity);

    COMMIT;
ELSE
    -- 库存不足,回滚事务
    ROLLBACK;
END IF;
-- 退货
START TRANSACTION;

-- 增加商品库存
UPDATE products SET quantity = quantity + @return_quantity WHERE id = @product_id;

-- 记录退货信息
INSERT INTO returns (user_id, product_id, quantity) VALUES (@user_id, @product_id, @return_quantity);

COMMIT;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来获取商品库存的排他锁,确保在更新库存期间,其他事务无法修改该商品的信息,从而避免超卖等问题。

七、总结

今天我们详细讲解了InnoDB行锁中的共享锁(S锁)和排他锁(X锁)的用法,包括它们的兼容性、获取方式、实现原理以及死锁的避免。 掌握行锁对于编写高并发、高可靠性的MySQL应用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实际开发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并发控制问题。
InnoDB使用行锁,通过控制对索引记录的访问,在并发场景下保护数据的一致性。 深刻理解共享锁和排他锁的特性是编写可靠事务的基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