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Innodb`的`Buffer Pool`:其`LRU`列表是如何工作的?

InnoDB Buffer Pool 的 LRU 列表:一场内存管理的精妙舞蹈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件:Buffer Pool。更具体地说,我们将聚焦于 Buffer Pool 内部用于页面置换的核心机制——LRU(Least Recently Used)列表的工作原理。

理解 Buffer Pool 的 LRU 列表对于优化数据库性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哪些数据页保留在内存中,以及哪些数据页需要被淘汰,从而直接影响到查询速度。

1. Buffer Pool 的核心作用:加速数据访问

在深入 LRU 列表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Buffer Pool 的作用。InnoDB 存储引擎依赖于磁盘存储数据。磁盘 I/O 操作相对于内存访问来说,速度非常慢。Buffer Pool 本质上是 InnoDB 在内存中分配的一块区域,用于缓存表和索引的数据页。

当 InnoDB 需要读取数据时,它首先会检查 Buffer Pool 中是否存在所需的数据页。如果存在(称为“缓存命中”),则直接从内存读取,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存在(称为“缓存未命中”),则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页,并将其放入 Buffer Pool 中。

Buffer Pool 的大小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更大的 Buffer Pool 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页,从而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磁盘 I/O,最终提升查询速度。

2. LRU 列表:页面置换的策略

由于 Buffer Pool 的大小是有限的,当需要加载新的数据页,而 Buffer Pool 已经满了的时候,就需要淘汰一些旧的数据页,腾出空间。 这就需要一种策略来决定淘汰哪些数据页。而 LRU 算法就是 InnoDB 选择的策略。

LRU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最近被访问过的数据页,将来被访问的可能性也更高。因此,应该优先保留最近被访问过的数据页,而淘汰最近最少被访问过的数据页。

InnoDB 使用 LRU 列表来跟踪 Buffer Pool 中数据页的访问情况。LRU 列表是一个双向链表,链表中的每个节点代表 Buffer Pool 中的一个数据页。

  • 列表头部 (Most Recently Used, MRU): 链表头部的数据页是最近被访问过的。
  • 列表尾部 (Least Recently Used, LRU): 链表尾部的数据页是最近最少被访问过的。

当数据页被访问时,它会被移动到 LRU 列表的头部。当需要淘汰数据页时,InnoDB 会从 LRU 列表的尾部选择数据页进行淘汰。

3. InnoDB 的 LRU 优化: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

传统的 LRU 算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问题。例如,全表扫描操作会访问表中的所有数据页,如果直接将这些数据页放入 LRU 列表的头部,可能会导致 Buffer Pool 中原本有用的数据页被淘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noDB 对 LRU 算法进行了优化,引入了 "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

InnoDB 将 LRU 列表分为两个部分:

  • New Sublist (New): 占据列表头部的一部分,通常是 3/8 到 1/2 的长度。
  • Old Sublist (Old): 占据列表尾部的剩余部分。

当新的数据页被读取到 Buffer Pool 中时,它不会直接被插入到 LRU 列表的头部,而是被插入到 Old Sublist 的头部,也就是 LRU 列表的 "midpoint"。

只有当数据页在 Old Sublist 中被访问过一次之后,它才会被移动到 New Sublist 的头部。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

  • 避免全表扫描污染 Buffer Pool: 全表扫描访问的数据页会被插入到 Old Sublist 中,如果这些数据页没有被再次访问,它们会很快被淘汰,而不会影响 New Sublist 中更有用的数据页。
  • 给予冷数据“第二次机会”: 即使是冷数据,如果被访问过一次,也有机会进入 New Sublist,从而提高缓存命中率。

4. LRU 列表的操作:代码模拟

为了更好地理解 LRU 列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使用 Python 代码来模拟 LRU 列表的操作。

class LRUCache:
    def __init__(self, capacity, new_ratio=0.375): # 3/8
        self.capacity = capacity
        self.new_ratio = new_ratio
        self.cache = {}  # 数据页的缓存,key 是 page_id, value 是 Node 对象
        self.head = None  # LRU 列表的头部
        self.tail = None  # LRU 列表的尾部
        self.size = 0
        self.new_size = 0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page_id, data):
            self.page_id = page_id
            self.data = data
            self.prev = None
            self.next = None

    def get(self, page_id):
        if page_id in self.cache:
            node = self.cache[page_id]
            self.move_to_head(node)
            return node.data
        else:
            return None  # Cache miss

    def put(self, page_id, data):
        if page_id in self.cache:
            node = self.cache[page_id]
            node.data = data # update data
            self.move_to_head(node)
        else:
            node = self.Node(page_id, data)
            self.cache[page_id] = node
            self.add_to_head(node)
            self.size += 1
            if self.size > self.capacity:
                self.remove_tail()

    def move_to_head(self, node):
       # 如果已经在头部,则不需要移动
        if node == self.head:
            return

        # 从链表中移除节点
        if node.prev:
            node.prev.next = node.next
        if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如果移除的是尾部节点,更新尾部指针
        if node == self.tail:
            self.tail = node.prev

        # 将节点添加到头部
        node.next = self.head
        node.prev = None
        if self.head:
            self.head.prev = node
        self.head = node

        # 如果链表原本为空,则将新节点也设置为尾部
        if not self.tail:
            self.tail = node

        # 如果节点在Old sublist, 移动到New sublist
        if self.in_old_sublist(node):
            self.remove_from_old(node)

    def add_to_head(self, node):
        #如果cache为空
        if not self.head:
            self.head = node
            self.tail = node
            self.new_size = 1
            return

        #计算New sublist的边界
        new_boundary = int(self.capacity * self.new_ratio)

        #如果New sublist未满
        if self.new_size < new_boundary:
            node.next = self.head
            self.head.prev = node
            self.head = node
            self.new_size += 1

        #如果New sublist已满,则插入到Old sublist的头部
        else:
            #找到New sublist的尾部节点
            new_tail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new_boundary - 1):
                new_tail = new_tail.next

            #插入到New sublist尾部的后面,也就是Old sublist的头部
            node.next = new_tail.next
            if new_tail.next:
                new_tail.next.prev = node
            new_tail.next = node
            node.prev = new_tail

            #如果New sublist的尾部节点是原来的尾部节点,则更新尾部节点
            if new_tail == self.tail:
                self.tail = node

    def remove_tail(self):
        if not self.tail:
            return

        removed_node = self.tail
        del self.cache[removed_node.page_id]

        if self.tail == self.head:
            self.head = None
            self.tail = None
            self.new_size = 0
        else:
            self.tail = self.tail.prev
            self.tail.next = None
            if self.in_new_sublist(removed_node):
                self.new_size -= 1

        self.size -= 1

    # check if a node is in old sublist
    def in_old_sublist(self, node):
        if self.size <= 1 or self.new_size == self.size:
            return False
        new_boundary = int(self.capacity * self.new_ratio)
        new_tail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new_boundary - 1):
            if new_tail.next is None:
                return True
            new_tail = new_tail.next

        #如果node在new_tail之后
        current = new_tail
        while current is not None:
            if current == node:
                return True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False

    def in_new_sublist(self, node):
        if self.size <= 1 or self.new_size == 0:
            return False
        current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int(self.capacity * self.new_ratio)):
            if current == node:
                return True
            if current.next is None:
                return False
            current = current.next
        return False

    def remove_from_old(self, node):
        new_boundary = int(self.capacity * self.new_ratio)
        new_tail = self.head
        for _ in range(new_boundary - 1):
            new_tail = new_tail.next

        if node.prev:
            node.prev.next = node.next
        if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if node == self.tail:
            self.tail = node.prev

    def print_lru(self):
        current = self.head
        print("LRU List: ", end="")
        while current:
            print(f"({current.page_id}:{current.data})", end=" <-> ")
            current = current.next
        print("None")
        print(f"Size: {self.size}, New Size: {self.new_size}")

# 示例用法
cache = LRUCache(capacity=5)

cache.put(1, "Data1")
cache.put(2, "Data2")
cache.put(3, "Data3")
cache.print_lru() # LRU List: (3:Data3) <-> (2:Data2) <-> (1:Data1) <-> None

cache.get(2)
cache.print_lru() # LRU List: (2:Data2) <-> (3:Data3) <-> (1:Data1) <-> None

cache.put(4, "Data4")
cache.put(5, "Data5")
cache.put(6, "Data6")
cache.print_lru() # LRU List: (6:Data6) <-> (5:Data5) <-> (4:Data4) <-> (2:Data2) <-> (3:Data3) <-> None
# 1 被淘汰

cache.get(3)
cache.print_lru() # LRU List: (3:Data3) <-> (6:Data6) <-> (5:Data5) <-> (4:Data4) <-> (2:Data2) <-> None

cache.put(7, "Data7")
cache.print_lru() # LRU List: (7:Data7) <-> (3:Data3) <-> (6:Data6) <-> (5:Data5) <-> (4:Data4) <-> None
# 2 被淘汰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LRU 缓存,并模拟了 InnoDB 的 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LRUCache 类包含了 getput 方法,分别用于获取和添加数据页。move_to_head 方法用于将数据页移动到 LRU 列表的头部。remove_tail 方法用于淘汰 LRU 列表尾部的数据页。 add_to_head 实现了 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

5. 其他优化和考虑因素

除了 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 之外,InnoDB 还可能使用其他优化来改进 LRU 算法的性能。

  • Multiple LRU Lists: 为了减少锁竞争,InnoDB 可能会将 Buffer Pool 分成多个小的 LRU 列表,每个列表由一个单独的线程管理。
  • 预读(Read-Ahead): InnoDB 可以根据查询的模式,预测将来需要访问的数据页,并提前将其加载到 Buffer Pool 中。

在实际应用中,Buffer Pool 的大小、LRU 列表的配置、以及其他参数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性能。

6. 监控 Buffer Pool 的性能

MySQL 提供了多种方式来监控 Buffer Pool 的性能,例如:

  •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可以查看 Buffer Pool 的命中率、脏页的数量等信息。
  • Performance Schema: 提供了更详细的 Buffer Pool 相关的统计信息。

通过监控 Buffer Pool 的性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7. 结论

InnoDB Buffer Pool 的 LRU 列表是一个精妙的内存管理机制,它对于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理解 LRU 列表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配置和优化数据库,从而提高查询速度,并提升整体性能。

简要回顾:

InnoDB的Buffer Pool使用LRU列表管理数据页,通过Midpoint Insertion Strategy优化LRU算法,避免全表扫描污染Buffer Pool,并提供监控工具来观察性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