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8.0 Resource Groups:基于cgroups与I/O亲和性的多维资源调度与隔离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深入探讨MySQL 8.0引入的Resource Groups特性,重点讲解其底层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Resource Groups的核心在于利用操作系统层面的cgroups(Control Groups)机制,结合MySQL自身的线程管理,实现了对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的精细化调度和隔离,尤其在I/O密集型场景下表现出色。
1. Resource Groups 概述
Resource Groups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管理机制,它允许我们将MySQL的线程分配到不同的组中,并为每个组配置不同的资源限制,例如CPU使用率、I/O优先级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关键业务的查询拥有足够的资源,避免被低优先级任务所影响,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cgroups:Resource Groups 的基石
cgroups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框架,它可以限制、记录和隔离进程组使用的资源(CPU、内存、I/O等)。 MySQL Resource Groups正是基于cgroups来实现资源限制和调度的。
2.1 cgroups 的层级结构
cgroups以层级结构组织,每个层级称为一个control group hierarchy
。每个层级可以管理一种或多种资源。典型的cgroups层级包括:
cpu
: 管理CPU资源memory
: 管理内存资源blkio
: 管理块设备I/O资源cpuset
: 管理CPU和内存节点的亲和性
2.2 cgroups 的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接口与cgroups交互。 每个层级在/sys/fs/cgroup
目录下都有一个对应的目录。 在每个层级目录下,我们可以创建子组,并为每个组设置资源限制。
示例:创建一个名为rg1
的blkio cgroup,并设置I/O权重
# 进入 blkio cgroup 目录
cd /sys/fs/cgroup/blkio/
# 创建一个新的 group rg1
mkdir rg1
# 设置 I/O 权重 (io.bfq.weight)
echo 500 > rg1/io.bfq.weight
# 查看 I/O 权重
cat rg1/io.bfq.weight
3. MySQL Resource Groups 的实现
MySQL Resource Groups将cgroups的功能集成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允许DBA在MySQL内部定义和管理资源组。
3.1 Resource Group 的类型
MySQL 8.0支持两种类型的Resource Groups:
- SYSTEM Resource Groups: 用于管理MySQL内部线程,例如
SYSTEM_BACKGROUND
(后台任务),SYSTEM_DEFAULT
(默认任务)。 - USER Resource Groups: 用于管理用户会话线程。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类型,用于隔离不同应用的资源。
3.2 Resource Group 的属性
Resource Groups 可以设置以下属性:
VCPU
: 虚拟CPU数量,用于CPU调度。IO_PRIORITY
: I/O优先级,用于I/O调度。THREAD_PRIORITY
: 线程优先级,用于MySQL内部调度。ENABLE
: 是否启用Resource Group。
3.3 Resource Group 的创建和管理
可以使用SQL语句创建、修改和删除Resource Groups。
示例:创建一个名为rg_oltp
的Resource Group,并设置CPU和I/O属性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oltp
VCPU = 4
IO_PRIORITY = HIGH
THREAD_PRIORITY = 15;
-- 查看 resource group 信息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s;
-- 修改 resource group 属性
ALTER RESOURCE GROUP rg_oltp VCPU = 8;
-- 删除 resource group
DROP RESOURCE GROUP rg_oltp;
4. 将线程分配到 Resource Groups
创建Resource Groups后,我们需要将线程分配到相应的组中。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配:
- 基于用户 (User-Based): 将特定用户的所有会话分配到指定的Resource Group。
- 基于连接属性 (Connection-Based): 根据连接属性(例如客户端IP地址、应用程序名称)将会话分配到指定的Resource Group。
4.1 基于用户分配
-- 将用户 'oltp_user' 的所有会话分配到 rg_oltp 资源组
ALTER USER 'oltp_user'@'%' RESOURCE GROUP rg_oltp;
-- 查看用户资源组信息
SELECT user, resource_group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 = 'oltp_user';
4.2 基于连接属性分配
使用连接属性分配需要配置resource_group_connection_attributes
系统变量。
-- 设置 resource_group_connection_attributes
SET GLOBAL resource_group_connection_attributes = 'program_name,client_ip';
-- 创建 resource group mapping rules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report VCPU = 2 IO_PRIORITY = LOW;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oltp VCPU = 4 IO_PRIORITY = HIGH;
-- 定义 mapping rules (基于连接属性)
-- program_name = 'reporting_tool' 的连接分配到 rg_report
-- client_ip = '192.168.1.100' 的连接分配到 rg_oltp
INSERT INTO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RESOURCE_GROUP_NAME, MATCH_TYPE, MATCH_EXPRESSION)
VALUES
('rg_report', 'CONNECTION_ATTRIBUTE', 'program_name=reporting_tool'),
('rg_oltp', 'CONNECTION_ATTRIBUTE', 'client_ip=192.168.1.100');
-- 查看 mapping rules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工作原理: 当一个新的连接建立时,MySQL会检查连接属性,并根据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表中的规则将该连接的线程分配到相应的Resource Group。
5. I/O 亲和性与性能优化
Resource Groups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I/O亲和性。通过将I/O密集型任务分配到具有较高I/O优先级的Resource Group,我们可以显著提高这些任务的性能。
5.1 I/O 调度器
Linux系统使用I/O调度器来管理块设备I/O请求。 常见的I/O调度器包括:
- CFQ (Completely Fair Queuing): 为每个进程维护一个I/O队列,并公平地分配I/O资源。
- BFQ (Budget Fair Queuing): CFQ的改进版本,更注重延迟和吞吐量。
- noop: 简单地将I/O请求按顺序发送到设备。
- deadline: 尝试在截止时间内完成I/O请求。
5.2 Resource Groups 与 I/O 调度
Resource Groups通过cgroups的blkio子系统与I/O调度器交互。 我们可以使用IO_PRIORITY
属性来影响I/O调度器的行为。
IO_PRIORITY = HIGH
: 分配更高的I/O优先级。IO_PRIORITY = LOW
: 分配较低的I/O优先级。
5.3 实际案例:优化报表查询
假设我们有一个报表系统,它需要执行大量的I/O密集型查询。 这些查询可能会影响OLTP系统的性能。 我们可以使用Resource Groups来隔离报表查询的I/O资源。
-
创建 rg_report 资源组,并设置较低的I/O优先级: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report VCPU = 2 IO_PRIORITY = LOW;
-
将报表查询的连接分配到 rg_report 资源组:
-- 假设报表工具的 program_name 为 'reporting_tool' INSERT INTO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RESOURCE_GROUP_NAME, MATCH_TYPE, MATCH_EXPRESSION) VALUES ('rg_report', 'CONNECTION_ATTRIBUTE', 'program_name=reporting_tool');
通过以上配置,报表查询的I/O优先级将被降低,从而减少对OLTP系统的影响。
6. Resource Groups 的监控和诊断
MySQL提供了performance_schema数据库中的表来监控Resource Groups的使用情况。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threads
: 显示每个Resource Group中的线程信息。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s
: 显示Resource Group的配置信息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 显示Resource Group的映射规则。
示例:查看 rg_oltp 资源组中的线程数量
SELECT
RESOURCE_GROUP_NAME,
COUNT(*) AS thread_count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threads
GROUP BY
RESOURCE_GROUP_NAME
HAVING
RESOURCE_GROUP_NAME = 'rg_oltp';
7. cgroup配置实例:
以下是一个使用systemd管理MySQL cgroup的例子。 假设我们想为MySQL创建一个名为mysql.slice
的cgroup。
-
创建 systemd 配置文件:
在
/etc/systemd/system/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mysql.slice
的文件,内容如下:[Unit] Description=MySQL Resource Group Documentation=man:systemd.slice(5) [Slice] CPUAccounting=true IOAccounting=true MemoryAccounting=true TasksMax=infinity
-
创建 systemd 服务文件 (可选):
如果想为MySQL服务创建一个systemd服务文件,可以在
/etc/systemd/system/mysql.service.d/override.conf
(需要创建mysql.service.d
目录) 中添加以下内容:[Service] Slice=mysql.slice
-
重载 systemd 配置并启动 MySQL 服务: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mysql
-
验证 cgroup 设置:
可以使用
systemd-cgls
命令查看 cgroup 的状态:systemd-cgls mysql.slice
8. Resource Groups的局限性
虽然Resource Groups提供了强大的资源管理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cgroups支持依赖: 需要操作系统支持cgroups。
- 配置复杂性: Resource Groups的配置相对复杂,需要深入了解cgroups和MySQL的线程管理机制。
- 监控和诊断: 需要使用performance_schema进行监控,缺乏更直观的管理界面。
- 并非万能药: Resource Groups主要用于资源隔离和调度,并不能解决所有性能问题。如果数据库本身存在性能瓶颈,例如索引缺失、SQL查询效率低下,则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优化。
9. 最佳实践
- 充分了解业务需求: 在配置Resource Groups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不同业务的资源需求,例如OLTP、OLAP、报表等。
- 逐步调整: Resource Groups的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从小范围开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 持续监控: 使用performance_schema或其他监控工具持续监控Resource Groups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结合其他优化手段: Resource Groups应该与其他优化手段结合使用,例如索引优化、SQL查询优化、硬件升级等。
- 考虑cgroup v2: Linux内核也在推进cgroup v2, 它提供更统一的资源管理接口. MySQL 未来版本可能会更好地支持 cgroup v2。
示例代码总结:
以下代码展示了创建resource group, 绑定用户,以及设置mapping rule的全部过程。
-- 创建 resource group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oltp
VCPU = 4
IO_PRIORITY = HIGH
THREAD_PRIORITY = 15;
CREATE RESOURCE GROUP rg_report VCPU = 2 IO_PRIORITY = LOW;
-- 绑定用户
ALTER USER 'oltp_user'@'%' RESOURCE GROUP rg_oltp;
-- 设置 mapping rules
SET GLOBAL resource_group_connection_attributes = 'program_name,client_ip';
INSERT INTO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RESOURCE_GROUP_NAME, MATCH_TYPE, MATCH_EXPRESSION)
VALUES
('rg_report', 'CONNECTION_ATTRIBUTE', 'program_name=reporting_tool'),
('rg_oltp', 'CONNECTION_ATTRIBUTE', 'client_ip=192.168.1.100');
-- 查看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s;
SELECT user, resource_group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 = 'oltp_user';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mapping_rules;
-- 监控
SELECT
RESOURCE_GROUP_NAME,
COUNT(*) AS thread_count
FROM
performance_schema.resource_group_threads
GROUP BY
RESOURCE_GROUP_NAME;
10. 结合cgroups和Resource Group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控制
可以通过直接修改cgroups文件系统中的值,来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控制,但这需要对cgroups有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确保MySQL的Resource Group配置与cgroups配置保持一致。 例如,可以修改blkio.throttle.read_bps_device
和blkio.throttle.write_bps_device
来限制某个resource group的I/O带宽。
示例:限制rg_oltp的I/O读取速度为 10MB/s
-
找到 rg_oltp 对应的 cgroup 目录:
假设 rg_oltp 对应的 cgroup 目录为
/sys/fs/cgroup/blkio/mysql/rg_oltp
。 这取决于你的系统配置和 MySQL 的 cgroup 设置。 -
获取磁盘设备的 major:minor 号:
可以使用
lsblk
命令找到磁盘设备的 major:minor 号。 例如,如果磁盘设备是/dev/sda
,则 major:minor 号可能是8:0
。 -
设置读取速度限制:
echo "8:0 10485760" > /sys/fs/cgroup/blkio/mysql/rg_oltp/blkio.throttle.read_bps_device
其中
10485760
是 10MB 的字节数。
注意: 直接修改 cgroups 文件系统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请谨慎操作。 建议使用 MySQL Resource Groups 来管理资源,只有在需要进行更细粒度的控制时才考虑直接修改 cgroups 文件系统。
总结:
Resource Groups是MySQL 8.0中一项强大的功能,它允许我们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进行精细化调度和隔离。通过结合cgroups,我们可以实现多维度的资源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然而,Resource Groups的配置和管理相对复杂,需要深入了解其底层原理和最佳实践。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持续的监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Resource Groups的优势,为关键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的话:
Resource Groups作为MySQL的高级特性,需要在充分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灵活应用。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对Resource Groups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