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chronized锁升级过程Markword变化难追踪?JOL工具与偏向锁撤销日志分析

Synchronized 锁升级过程 Markword 变化难追踪?JOL 工具与偏向锁撤销日志分析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Java并发编程中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困惑的议题: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过程,特别是关于Mark Word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JOL工具和偏向锁撤销日志来进行分析。

synchronized 是Java中实现线程同步的关键手段。它提供的互斥性基于JVM底层的锁机制。为了优化性能,JVM对synchronized 锁进行了多层次的优化,包括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这个锁升级的过程,其实就是Mark Word在对象头中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追踪这个过程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过程,并学习如何借助工具来观察和理解它。

一、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过程回顾

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 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过程。

  1. 偏向锁 (Biased Locking):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并获取锁时,会在对象头的Mark Word中记录该线程ID。之后,该线程再次进入这个同步块时,无需再进行任何同步操作。偏向锁适用于单线程访问同步块的场景,避免了不必要的CAS操作。

  2. 轻量级锁 (Lightweight Locking):当多个线程竞争同一个锁时,偏向锁就会失效,升级为轻量级锁。线程会在自己的栈帧中创建一个锁记录 (Lock Record),然后通过CAS操作尝试将对象头的Mark Word替换为指向锁记录的指针。如果CAS操作成功,线程就获得了锁;如果失败,表示存在竞争,轻量级锁会膨胀为重量级锁。

  3. 重量级锁 (Heavyweight Locking):轻量级锁 CAS 操作失败时,或者持有锁的线程尝试递归获取锁时,锁会膨胀为重量级锁。重量级锁依赖于操作系统的互斥量 (Mutex),线程需要进入阻塞或唤醒状态,代价较高。

Mark Word 的变化:

锁状态 Mark Word 内容
无锁状态 对象哈希码、GC分代年龄、是否是偏向锁标识、锁标识
偏向锁 偏向锁标识、线程ID、Epoch、GC分代年龄、是否是偏向锁标识、锁标识
轻量级锁 指向线程栈中锁记录的指针
重量级锁 指向堆中的monitor对象的指针

二、Mark Word 变化难点分析

理解 synchronized 锁升级过程的关键在于理解 Mark Word 的变化。然而,直接观察 Mark Word 并非易事,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 短暂性:锁升级的过程非常短暂,可能在几毫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要捕捉到中间状态非常困难。
  2. 并发性:多线程环境下的锁竞争更加复杂,难以预测锁升级的具体路径。
  3. JVM 优化:JVM 会进行各种优化,例如锁消除、锁粗化等,这会影响锁升级的过程,使得分析更加复杂。
  4. 内存布局的复杂性:理解对象头在内存中的布局和 Mark Word 的结构需要深入了解 JVM 的底层实现。

三、JOL 工具:观察 Mark Word 的利器

JOL (Java Object Layout)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 Java 对象的内存布局,包括对象头、实例变量、填充等。通过 JOL,我们可以直接观察 Mark Word 的值,从而了解锁的状态。

1. JOL 的安装

首先,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引入 JOL 的依赖。在 Maven 项目中,可以添加以下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openjdk.jol</groupId>
    <artifactId>jol-core</artifactId>
    <version>0.16</version>
</dependency>

2. 使用 JOL 观察对象布局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 JOL 来观察对象的布局:

import org.openjdk.jol.info.ClassLayout;

public class JOLSample {

    static Object obj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j).toPrintable());
    }
}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看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java.lang.Object object internals:
 OFFSET  SIZE   TYPE DESCRIPTION                               VALUE
      0     4        (object header)                           01 00 00 0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
      4     4        (object header)                           00 00 00 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
      8     4        (object header)                           e5 05 00 20 (11100101 00000101 00000000 00100000) (536872357)
     12     4        (loss due to the next object alignment)
Instance size: 16 bytes
Space losses: 0 bytes internal + 4 bytes external = 4 bytes total

这个输出展示了 java.lang.Object 的内存布局。其中,(object header) 部分就是对象头,包含了 Mark Word 和 Klass Pointer。 通过观察 Mark Word 的值,我们可以推断锁的状态。

3. 结合 synchronized 观察锁升级

现在,我们结合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观察锁升级过程中 Mark Word 的变化。

import org.openjdk.jol.info.ClassLayout;

public class JOLSynchronized {

    static Object obj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初始状态
        System.out.println("Before synchronized:");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j).toPrintable());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obj)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synchronized - Thread 1:");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j).toPrintable());
                try {
                    Thread.sleep(2000); // 保持锁一段时间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t1.start();
        Thread.sleep(100); // 确保 t1 获得锁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obj)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synchronized - Thread 2:");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j).toPrintable());
            }
        });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After synchronized:");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j).toPrintable());
    }
}

这段代码创建了两个线程,它们竞争同一个 synchronized 块。 运行这段代码,并仔细观察输出,你会发现 Mark Word 的值在不同的时刻发生了变化。

  • 初始状态:Mark Word 可能包含对象的哈希码、GC 分代年龄等信息。
  • Thread 1 获得锁:如果启用了偏向锁,Mark Word 可能会记录 Thread 1 的 ID。如果未启用或偏向锁失效,则可能升级为轻量级锁,Mark Word 指向 Thread 1 的锁记录。
  • Thread 2 尝试获得锁:由于 Thread 1 已经持有锁,Thread 2 会尝试 CAS 操作,但会失败。此时,锁可能会升级为重量级锁,Mark Word 指向 monitor 对象。
  • 释放锁之后:锁释放后,Mark Word 可能会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可能保留一些信息。

4. JOL 分析技巧

  • 关闭延迟偏向:可以通过 -XX:BiasedLockingStartupDelay=0 参数来关闭偏向锁的延迟启动,以便更快地观察到偏向锁的效果。
  • 打印 GC 日志:通过 -XX:+PrintGCDetails 参数打印 GC 日志,可以了解 GC 对对象头的影响。
  • 设置断点调试:可以在代码中设置断点,使用调试器来单步执行,并结合 JOL 观察 Mark Word 的变化。
  • 注意JVM的优化:JIT 编译器可能会对synchronized代码块进行优化,例如锁消除,这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通过添加-Djava.compiler=NONE可以禁用JIT编译器,从而更清晰地观察锁升级过程。

四、偏向锁撤销日志:追踪偏向锁失效的原因

偏向锁虽然可以提高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多线程竞争比较激烈时,偏向锁会失效,需要进行撤销 (Revocation)。 偏向锁的撤销会导致一定的性能开销。 因此,了解偏向锁撤销的原因对于优化并发程序至关重要。

1. 开启偏向锁撤销日志

可以通过 JVM 参数 -XX:+PrintBiasedLockingStatistics 开启偏向锁撤销日志。

2. 分析偏向锁撤销日志

开启偏向锁撤销日志后,JVM 会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出偏向锁撤销的统计信息。 例如:

Biased locking: Total revokes = 100, Rate = 10.000/sec
Biased locking: Total classes revoked = 5, Rate = 0.500/sec
Biased locking: Total objects revoked = 50, Rate = 5.000/sec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偏向锁撤销的频率、撤销的对象数量等。

更详细的撤销原因可以通过添加 -XX:+LogBiasedLocking 参数来获取。 这会产生大量的日志,需要仔细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3. 常见的偏向锁撤销原因

  • 线程竞争:当多个线程竞争同一个对象时,偏向锁会失效。这是最常见的偏向锁撤销原因。
  • 调用对象的 hashCode() 方法: 如果一个对象已经处于偏向锁状态,并且调用了它的 hashCode() 方法,那么偏向锁会被撤销,因为对象的哈希码需要存储在对象头中,而偏向锁会占用对象头的空间。
  • 进入安全点 (Safepoint):在某些情况下,例如 GC 发生时,JVM 会进入安全点。进入安全点时,所有线程都需要暂停执行。如果一个线程持有偏向锁,那么在进入安全点时,偏向锁可能会被撤销。
  • 显式调用 System.identityHashCode():显式调用 System.identityHashCode() 也会导致偏向锁撤销,原因与调用 hashCode() 类似。

4. 代码示例与偏向锁撤销

public class BiasedLockingRevocation {

    static Object obj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obj)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1: Holding the lock");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 触发 hashCode() 调用,导致偏向锁撤销
            System.out.println("Thread 2: Calling hashCode() - " + obj.hashCode());
            synchronized (obj)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2: Holding the lock");
            }
        });

        t1.start();
        Thread.sleep(100); // 确保 t1 获得锁
        t2.start();

        t1.join();
        t2.join();
    }
}

在这个例子中,Thread 2 调用了 obj.hashCode() 方法,这会导致 Thread 1 持有的偏向锁被撤销。 运行这段代码,并开启偏向锁撤销日志,你就可以观察到偏向锁撤销的发生。

5. 优化建议

  • 避免不必要的 hashCode() 调用:如果对象不需要计算哈希码,尽量避免调用 hashCode() 方法。
  • 使用 ConcurrentHashMap:在多线程环境下,可以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等并发容器来代替 HashMap,减少锁竞争。
  • 调整偏向锁参数:可以通过 JVM 参数来调整偏向锁的行为,例如禁用偏向锁 ( -XX:-UseBiasedLocking )。 但需要谨慎使用,因为禁用偏向锁可能会降低性能。

五、案例分析:高并发场景下的锁优化

我们来考虑一个高并发的场景:一个计数器,多个线程同时对其进行递增操作。

1. 原始代码

public class Counter {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crement() {
        coun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unter counter = new Counter();
        int numThreads = 10;
        int iterations = 10000;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numThreads];
        for (int i = 0; i < numThreads; i++) {
            threads[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iterations; j++) {
                    counter.increment();
                }
            });
            threads[i].start();
        }

        for (int i = 0; i < numThreads; i++) {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er.getCount());
    }
}

这段代码使用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证 increment() 方法的线程安全。在高并发环境下,这种实现方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因为大量的线程会竞争同一个锁。

2. 优化方案:使用 AtomicInteger

可以使用 AtomicInteger 来代替 synchronized 关键字,利用 CAS 操作来实现线程安全的递增。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 class AtomicCounter {

    private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void increment() {
        count.incrementAndGe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g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tomicCounter counter = new AtomicCounter();
        int numThreads = 10;
        int iterations = 10000;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numThreads];
        for (int i = 0; i < numThreads; i++) {
            threads[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iterations; j++) {
                    counter.increment();
                }
            });
            threads[i].start();
        }

        for (int i = 0; i < numThreads; i++) {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er.getCount());
    }
}

AtomicIntegerincrementAndGet() 方法使用 CAS 操作来实现原子性的递增,避免了锁竞争,提高了性能。

3. 性能比较

可以通过 JMH (Java Microbenchmark Harness) 来对两种实现方式进行性能比较。 结果表明,在高并发环境下,使用 AtomicInteger 的性能明显优于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实现。

4. 锁优化原则

  • 减少锁的持有时间: 尽量缩短 synchronized 代码块的执行时间。
  • 减少锁的粒度:将一个大锁拆分成多个小锁,减少锁竞争。
  • 使用并发容器:使用 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 等并发容器来代替传统的集合类。
  • 使用 CAS 操作:使用 AtomicIntegerAtomicLong 等原子类来代替 synchronized 关键字,利用 CAS 操作来实现线程安全。
  • 避免不必要的同步:仔细分析代码,找出不需要同步的代码,避免不必要的同步操作。

六、其他锁优化技术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锁优化技术,例如:

  • 锁消除 (Lock Elision):JIT 编译器会检测到某些 synchronized 块实际上不存在线程竞争,从而消除这些锁。
  • 锁粗化 (Lock Coarsening):JIT 编译器会将多个相邻的 synchronized 块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锁,减少锁的获取和释放次数。
  • 读写锁 (ReadWriteLock):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但只允许一个线程写入共享资源。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 StampedLock: 在JDK8中引入,提供更灵活的读写锁控制,可以进行乐观读,避免不必要的锁竞争。

七、总结与展望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了 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过程,分析了 Mark Word 的变化,并学习了如何使用 JOL 工具和偏向锁撤销日志来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锁优化技术。 理解 synchronized 锁的底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编写更高效的并发程序。 随着 JVM 的不断发展,锁优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出现更多更强大的锁优化技术。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锁升级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分析工具

理解锁升级过程需要关注Mark Word的变化,并善用JOL工具和偏向锁撤销日志,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锁优化策略。

锁优化是提升并发程序性能的关键

通过减少锁的持有时间、降低锁的粒度、使用并发容器和CAS操作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并发程序的性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