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并发缓存更新策略:双写一致性与并发冲突解决方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Java高并发环境下缓存更新策略,重点聚焦双写一致性与并发冲突的解决方案。在高并发系统中,缓存是提升性能的关键。然而,如何保证缓存与数据库的一致性,以及在高并发场景下避免数据冲突,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1. 缓存策略简介
在深入双写策略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常见的缓存更新策略:
- Cache Aside (旁路缓存): 这是最常用的策略。读操作先查缓存,缓存未命中则查数据库,并将数据写入缓存。写操作直接更新数据库,然后删除缓存。
- Read Through/Write Through: 应用程序与缓存交互,缓存负责与数据库交互。读操作直接从缓存读取,缓存未命中则从数据库读取并更新缓存。写操作直接写入缓存,缓存同时更新数据库。
- Write Behind (异步写回): 写操作只更新缓存,缓存定期或批量地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每种策略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Cache Aside策略,以及围绕该策略如何实现双写一致性。
2. Cache Aside策略下的双写一致性问题
Cache Aside策略简单易懂,但它天然存在一个数据一致性问题:在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的短暂时间内,如果并发请求到来,可能会导致缓存中存在旧数据。
例如:
- 线程A更新数据库,并删除缓存。
- 线程B在线程A删除缓存后,但在线程A提交事务前,读取缓存,发现缓存未命中,从数据库读取旧数据,并写入缓存。
- 线程A提交事务,此时缓存中是旧数据。
这就是经典的缓存不一致问题。
3. 解决缓存不一致的常见方案
为了解决Cache Aside策略下的缓存不一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延时双删: 更新数据库后,先删除缓存,然后休眠一段时间(通常几百毫秒),再次删除缓存。
- 异步更新: 通过消息队列等方式,异步地更新缓存。
- 基于版本号/时间戳: 在数据库中增加版本号/时间戳字段,每次更新数据时,版本号/时间戳递增/更新。缓存中也存储版本号/时间戳。读取缓存时,比较缓存中的版本号/时间戳与数据库中的版本号/时间戳,如果缓存中的版本号/时间戳较旧,则更新缓存。
- 使用分布式锁: 在更新数据库和删除缓存的操作上加分布式锁,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更新缓存。
- Canal + 异步更新: 使用Canal监听数据库的binlog,一旦数据库发生变化,立即异步更新缓存。
4. 延时双删策略的实现与局限性
延时双删策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缓存不一致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在删除缓存后进行短暂的休眠,降低并发请求读到旧数据的概率。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Autowired
private ProductRepository productRepository;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Long id) {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id;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cacheKey);
if (product == null) {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 (product != null)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product);
}
}
return product;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Product(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save(product); // 更新数据库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getId();
redisTemplate.delete(cacheKey); // 删除缓存
try {
Thread.sleep(200); // 休眠200毫秒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redisTemplate.delete(cacheKey); // 再次删除缓存
}
}
优点:
- 实现简单。
- 能够解决大部分缓存不一致问题。
缺点:
- 引入了休眠时间,增加了请求的响应时间。
- 休眠时间难以确定,时间太短可能无法解决问题,时间太长会影响性能。
- 如果第一次删除缓存失败,仍然可能导致缓存不一致。
- 仍然存在极端情况下的不一致性:例如,线程A删除缓存后,线程B读取到旧数据并写入缓存,线程A休眠后再次删除缓存,线程C读取并写入缓存,此时缓存中的数据仍然是旧的。
适用场景: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
- 可以容忍短暂的数据不一致。
5. 异步更新策略的实现与考量
异步更新策略通过消息队列等方式,将缓存更新操作异步执行,可以降低对主流程的影响。
代码示例:
@Service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Autowired
private ProductRepository productRepository;
@Autowired
private KafkaTemplate<String, String> kafkaTemplat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UPDATE_TOPIC = "product_update_topic";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Long id) {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id;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cacheKey);
if (product == null) {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 (product != null)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product);
}
}
return product;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Product(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save(product); // 更新数据库
// 发送消息到Kafka,异步更新缓存
kafkaTemplate.send(PRODUCT_UPDATE_TOPIC, String.valueOf(product.getId()));
}
@KafkaListener(topics = PRODUCT_UPDATE_TOPIC)
public void updateCache(String productId) {
Long id = Long.parseLong(productId);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id;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 (product != null)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product);
} else {
redisTemplate.delete(cacheKey); // 如果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删除缓存
}
}
}
优点:
- 降低对主流程的影响,提高响应速度。
- 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
缺点:
- 引入了消息队列等中间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 需要保证消息的可靠性投递,避免消息丢失。
- 缓存更新的延迟取决于消息队列的性能和消费者的处理速度。
- 可能存在消息重复消费的问题,需要进行幂等性处理。
适用场景:
- 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可以容忍一定延迟的场景。
- 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
6. 基于版本号/时间戳的实现
在数据库表中增加版本号或时间戳字段,每次更新数据时,版本号递增或时间戳更新。在缓存中也存储版本号或时间戳。读取缓存时,比较缓存中的版本号或时间戳与数据库中的版本号或时间戳,如果缓存中的版本号或时间戳较旧,则更新缓存。
代码示例:
// 数据库实体类
@Entity
public class Product {
@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Version // 使用JPA的@Version注解
private Long version;
// Getters and setters
}
@Service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Autowired
private ProductRepository productRepository;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Long id) {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id;
ProductCacheData cacheData = (ProductCacheData)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cacheKey);
if (cacheData == null) {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 (product != null) {
cacheData = new ProductCacheData(product.getName(), product.getPrice(), product.getVersion());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cacheData);
}
} else {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product != null && cacheData.getVersion() < product.getVersion()){
cacheData = new ProductCacheData(product.getName(), product.getPrice(), product.getVersion());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cacheData);
}
}
if(cacheData != null){
Product product = new Product();
product.setId(id);
product.setName(cacheData.getName());
product.setPrice(cacheData.getPrice());
product.setVersion(cacheData.getVersion());
return product;
}
return null;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Product(Product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save(product); // 更新数据库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getId();
redisTemplate.delete(cacheKey); // 删除缓存,让下次读取的时候更新
}
//内部类 存储缓存的数据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ductCacheData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private Long version;
public ProductCacheData(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Long version) {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this.version = version;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Double getPrice() {
return price;
}
public Long getVersion() {
return version;
}
}
}
优点:
- 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
- 实现相对简单。
缺点:
- 需要在数据库表中增加字段。
- 增加了读取缓存时的比较操作,可能会影响性能。
- 如果版本号/时间戳回退,仍然可能导致缓存不一致。
适用场景: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可以容忍一定延迟的场景。
7. 使用分布式锁的实现
在更新数据库和删除缓存的操作上加分布式锁,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更新缓存。常用的分布式锁方案包括Redis、ZooKeeper等。
代码示例 (基于Redis的Redisson):
@Service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Autowired
private ProductRepository productRepository;
@Autowired
private RedissonClient redissonClien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DUCT_LOCK_PREFIX = "product_lock:";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Long id) {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id;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cacheKey);
if (product == null) {
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if (product != null)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acheKey, product);
}
}
return product;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Product(Product product) {
RLock lock = redissonClient.getLock(PRODUCT_LOCK_PREFIX + product.getId());
try {
lock.lock(); // 获取锁
productRepository.save(product); // 更新数据库
String cacheKey = PRODUCT_CACHE_PREFIX + product.getId();
redisTemplate.delete(cacheKey); // 删除缓存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
优点:
- 可以保证强一致性。
- 可以避免并发冲突。
缺点:
- 性能较低,因为需要获取和释放锁。
- 如果锁的持有者崩溃,可能导致死锁。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适用场景: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不能容忍任何数据不一致的场景。
- 并发量较低的场景。
8. Canal + 异步更新的实现
Canal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个MySQL binlog增量订阅&消费组件。它可以模拟MySQL slave的交互协议,伪装成MySQL slave,向MySQL master发送dump协议,MySQL master收到请求后,会将binlog推送给Canal,Canal解析binlog,并将数据变化推送给下游应用。
实现步骤:
- 部署Canal Server,并配置Canal Client连接到MySQL数据库。
- Canal Server监听MySQL的binlog,并将数据变化推送给Canal Client。
- Canal Client接收到数据变化后,异步更新缓存。
优点:
- 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
- 可以实时地更新缓存。
- 对应用程序的侵入性较小。
缺点:
- 引入了Canal组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 需要保证Canal的可靠性运行。
- 缓存更新的延迟取决于Canal的处理速度和消费者的处理速度。
- 可能存在消息重复消费的问题,需要进行幂等性处理。
适用场景: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需要实时更新缓存的场景。
9. 并发冲突解决方案
在高并发场景下,即使采用了缓存更新策略,仍然可能存在并发冲突问题。例如,多个线程同时更新同一个缓存Key,可能会导致缓存数据被覆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冲突解决方案:
- 乐观锁: 在更新数据时,先读取数据的版本号,然后在更新时比较版本号是否一致。如果版本号不一致,则说明数据已被其他线程修改,更新失败。
- 悲观锁: 在更新数据时,先获取锁,然后才能进行更新操作。
- CAS (Compare and Swap): 一种原子操作,可以比较并交换内存中的值。
代码示例 (基于乐观锁):
@Entity
public class Product {
@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Version
private Integer version;
// Getters and setters
}
@Service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ProductRepository productRepository;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updateProduct(Product product) {
try {
productRepository.save(product);
} catch (OptimisticLockingFailureException e) {
// 处理并发冲突
// 例如:重新读取数据,合并更新,然后重试
Product latestProduct = productRepository.findById(product.getId()).orElse(null);
if (latestProduct != null) {
// 合并更新
latestProduct.setName(product.getName());
latestProduct.setPrice(product.getPrice());
// 递归调用,重试更新
updateProduct(latestProduct);
} else {
// 数据不存在,抛出异常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Product not found");
}
}
}
}
表格总结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 策略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 延时双删 | 实现简单,能够解决大部分缓存不一致问题。 | 引入休眠时间,增加了请求的响应时间;休眠时间难以确定;如果第一次删除缓存失败,仍然可能导致缓存不一致;仍然存在极端情况下的不一致性。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可以容忍短暂的数据不一致。 |
| 异步更新 | 降低对主流程的影响,提高响应速度;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 | 引入了消息队列等中间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需要保证消息的可靠性投递,避免消息丢失;缓存更新的延迟取决于消息队列的性能和消费者的处理速度;可能存在消息重复消费的问题,需要进行幂等性处理。 | 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可以容忍一定延迟的场景;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 |
| 基于版本号/时间戳 | 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实现相对简单。 | 需要在数据库表中增加字段;增加了读取缓存时的比较操作,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版本号/时间戳回退,仍然可能导致缓存不一致。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可以容忍一定延迟的场景。 |
| 分布式锁 | 可以保证强一致性;可以避免并发冲突。 | 性能较低,因为需要获取和释放锁;如果锁的持有者崩溃,可能导致死锁;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不能容忍任何数据不一致的场景;并发量较低的场景。 |
| Canal + 异步更新 | 可以保证最终一致性;可以实时地更新缓存;对应用程序的侵入性较小。 | 引入了Canal组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需要保证Canal的可靠性运行;缓存更新的延迟取决于Canal的处理速度和消费者的处理速度;可能存在消息重复消费的问题,需要进行幂等性处理。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需要实时更新缓存的场景。 |
| 乐观锁 | 避免长时间锁定资源,减少锁冲突的可能性。 | 需要处理并发冲突,例如重试;可能导致更新失败。 |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可以容忍一定的更新失败。 |
| 悲观锁 |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性能较低,可能导致死锁。 | 适用于写多读少的场景,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
| CAS | 原子操作,性能较高。 | 可能存在ABA问题。 | 适用于简单的并发场景。 |
10. 策略选择的考量因素
选择合适的缓存更新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数据一致性要求: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越高,越需要选择强一致性的策略,例如分布式锁。
- 并发量: 并发量越高,越需要选择性能较高的策略,例如异步更新。
- 响应时间要求: 对响应时间要求越高,越需要选择延迟较低的策略,例如延时双删。
- 系统复杂度: 系统复杂度越高,越需要选择简单的策略,例如延时双删。
- 成本: 不同的策略成本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些建议:
- 如果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延时双删或异步更新。
- 如果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基于版本号/时间戳或分布式锁。
- 在高并发场景下,尽量避免使用分布式锁,因为其性能较低。
- 可以使用Canal + 异步更新来实现实时更新缓存。
11. 精准删除缓存的优化
传统的删除缓存策略,通常是直接删除整个缓存Key。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只需要删除缓存中的部分数据。例如,缓存中存储的是一个列表,只需要删除列表中的某个元素。
为了实现精准删除缓存,可以使用以下方案:
- 使用Redis的数据结构: 例如,使用List、Set、Sorted Set等数据结构来存储缓存数据,可以方便地删除缓存中的部分数据。
- 使用自定义的缓存Key: 例如,将缓存Key设计为
product:id:attribute的形式,可以方便地删除指定属性的缓存。
12. 总结,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的缓存更新策略
缓存是高并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缓存更新策略,是保证系统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策略。同时,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