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开始。
构建融合规则召回与向量检索的混合训练体系提升 RAG 召回稳定性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如何构建融合规则召回与向量检索的混合训练体系,以提升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系统的召回稳定性。在RAG系统中,召回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生成效果的上限,因此,提升召回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问题,并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1. RAG 系统召回面临的挑战
RAG系统通过检索外部知识库来增强生成模型的知识,从而提高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RAG的召回环节经常面临以下挑战:
- 语义鸿沟: 用户的查询意图和知识库中的文档之间存在语义差异,导致向量检索无法准确匹配。
- 知识库更新: 知识库内容不断更新,导致原有的向量索引失效,降低召回准确率。
- 查询表达多样性: 用户查询方式多样,同一意图可能存在多种表达方式,增加了召回的难度。
- 长尾效应: 某些领域的知识点出现频率较低,向量模型难以学习到有效的表示,导致召回效果不佳。
- 噪声干扰: 知识库中可能存在噪声数据,干扰向量模型的学习,降低召回的准确率。
这些挑战会导致RAG系统召回不稳定,从而影响最终的生成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规则召回和向量检索的优势,构建一个混合召回体系。
2. 规则召回与向量检索的优势互补
- 规则召回: 基于预定义的规则(例如关键词匹配、正则表达式等)进行召回。优点是准确率高,适用于特定领域和结构化数据。缺点是泛化能力差,难以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
- 向量检索: 将查询和知识库文档编码成向量,通过计算向量相似度进行召回。优点是能够捕捉语义信息,泛化能力强。缺点是准确率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语义鸿沟和噪声干扰。
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召回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3. 混合召回体系的构建
混合召回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利用规则召回过滤掉一部分无关文档,然后利用向量检索在剩余文档中进行精确召回。具体步骤如下:
- 规则定义: 根据业务需求和知识库特点,定义一系列规则。例如,对于电商领域的RAG系统,可以定义商品名称、品牌、型号等关键词规则。
- 规则召回: 利用定义的规则对知识库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候选文档集合。
- 向量编码: 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例如BERT、RoBERTa等)将查询和候选文档编码成向量。
- 向量检索: 计算查询向量和候选文档向量的相似度,选择相似度最高的Top-K个文档作为最终召回结果。
- 融合策略: 将规则召回和向量召回的结果进行融合,例如通过加权平均或者设定阈值的方式。
4. 混合训练体系的设计
为了提升混合召回体系的性能,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训练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准备: 准备包含查询、相关文档和不相关文档的训练数据集。
- 模型训练: 训练向量编码模型,使其能够准确捕捉查询和文档的语义信息。
- 规则优化: 根据训练结果,不断优化规则,提高规则召回的准确率。
- 融合策略调整: 调整融合策略的参数,例如权重和阈值,以达到最佳的召回效果。
- 负样本挖掘: 使用hard negative mining策略,挖掘难以区分的负样本,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5. 具体实现方案与代码示例
下面我们结合代码示例,详细介绍混合训练体系的实现方案。
5.1 数据准备
训练数据需要包含以下信息:
- query: 用户查询
- positive_doc: 与查询相关的文档
- negative_docs: 与查询不相关的文档(可以有多个)
可以使用 pandas DataFrame 来存储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query': ['苹果手机多少钱', '推荐一款性价比高的笔记本电脑', '如何办理信用卡'],
'positive_doc': [
'苹果iPhone 14 Pro Max 256GB 深空黑色 移动联通电信5G手机',
'联想小新Pro14 2023款 14英寸轻薄本 (i5-1340P 16G 1T)',
'招商银行信用卡申请流程:在线申请、填写资料、提交审核'
],
'negative_docs': [
['小米13 Pro', '华为Mate 50', 'OPPO Find X6'],
['戴尔XPS 13', '苹果MacBook Air', '惠普战X'],
['工商银行信用卡', '建设银行信用卡', '农业银行信用卡']
]
}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5.2 规则定义与召回
我们定义一个简单的关键词匹配规则,用于召回包含关键词的文档:
def rule_based_retrieval(query, documents, keywords):
"""
基于关键词匹配的规则召回
"""
results = []
for doc in documents:
for keyword in keywords:
if keyword in query and keyword in doc:
results.append(doc)
break # 找到一个关键词匹配就停止搜索
return results
5.3 向量编码与检索
使用 Sentence Transformers 库进行向量编码和检索: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
import numpy as np
# 加载预训练模型
model = SentenceTransformer('paraphrase-multilingual-mpnet-base-v2')
def vector_encode(text):
"""
将文本编码成向量
"""
return model.encode(text)
def vector_search(query_vector, document_vectors, top_k=5):
"""
向量检索,返回相似度最高的 Top-K 个文档
"""
similarities = np.dot(document_vectors, query_vector)
indices = np.argsort(similarities)[::-1][:top_k]
return indices, similarities[indices]
5.4 混合召回
将规则召回和向量召回结合起来:
def hybrid_retrieval(query, documents, keywords, document_vectors, top_k=5, rule_weight=0.5):
"""
混合召回
"""
# 规则召回
rule_results = rule_based_retrieval(query, documents, keywords)
# 向量召回
query_vector = vector_encode(query)
indices, similarities = vector_search(query_vector, document_vectors, top_k=len(documents))
# 融合规则召回结果和向量召回结果
final_results = []
rule_docs_set = set(rule_results)
for i in indices:
doc = documents[i]
if doc in rule_docs_set:
final_results.append((doc, similarities[i] + rule_weight)) #规则召回结果加权
else:
final_results.append((doc, similarities[i]))
# 根据得分排序
final_results.sort(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turn [doc for doc, score in final_results[:top_k]]
5.5 模型训练
这里主要展示如何训练向量编码模型,使其能够更好地区分相关文档和不相关文档。由于训练数据集较小,这里只演示一个简单的训练流程。实际应用中,需要使用更大的数据集和更复杂的训练策略。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InputExample, losses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准备训练数据
train_examples = []
for index, row in df.iterrows():
query = row['query']
positive_doc = row['positive_doc']
negative_docs = row['negative_docs']
train_examples.append(InputExample(texts=[query, positive_doc], label=1.0))
for negative_doc in negative_docs:
train_examples.append(InputExample(texts=[query, negative_doc], label=0.0))
# 定义 DataLoader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_examples, shuffle=True, batch_size=16)
# 定义损失函数
train_loss = losses.CosineSimilarityLoss(model)
# 训练模型
model.fit(
train_objectives=[(train_dataloader, train_loss)],
epochs=10,
warmup_steps=100
)
# 保存模型
model.save('hybrid_rag_model')
5.6 规则优化
根据训练结果,可以调整规则,例如添加新的关键词、修改关键词的权重等。
5.7 评估指标
评估混合召回体系的性能,可以使用以下指标:
- Precision: 准确率,即召回结果中相关文档的比例。
- Recall: 召回率,即所有相关文档中被召回的比例。
- F1-score: 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
- NDCG: 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用于评估排序质量。
6. 进阶技巧
- Hard Negative Mining: 在训练过程中,挖掘难以区分的负样本,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 Query Expansion: 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扩展查询,提高召回率。
- Re-ranking: 对召回结果进行重新排序,提高准确率。
- 知识图谱融合: 将知识图谱的信息融入向量表示,提高召回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 自适应权重调整: 根据查询的特点,动态调整规则召回和向量召回的权重。
- Prompt Engineering: 优化RAG系统使用的prompt,使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并生成相关内容。
7. 表格总结:不同召回方法对比
|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 规则召回 | 准确率高,适用于特定领域和结构化数据,易于解释和调试 | 泛化能力差,难以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需要人工维护规则 | 知识库结构化程度高,领域知识明确,需要高准确率的场景 |
| 向量检索 | 能够捕捉语义信息,泛化能力强,无需人工维护规则 | 准确率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语义鸿沟和噪声干扰,计算成本较高 | 知识库非结构化,领域知识复杂,需要高召回率的场景 |
| 混合召回 | 结合规则召回和向量检索的优势,提高召回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 实现复杂,需要权衡规则召回和向量检索的权重,调参难度较大 | 需要兼顾准确率和召回率,知识库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场景 |
8. 代码示例:Hard Negative Mining
在训练过程中,动态选择负样本,选择与查询相似度较高的负样本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def hard_negative_mining(query_vector, document_vectors, labels, top_k=3):
"""
Hard Negative Mining:选择与查询相似度最高的 Top-K 个负样本
"""
similarities = np.dot(document_vectors, query_vector)
# 排除正样本
similarities[labels == 1] = -np.inf
# 选择相似度最高的 Top-K 个负样本
indices = np.argsort(similarities)[::-1][:top_k]
return indices
RAG 召回稳定性的未来方向
我们探讨了构建融合规则召回与向量检索的混合训练体系,以提升RAG召回稳定性。通过结合规则召回的精确性和向量检索的泛化性,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RAG系统的召回质量,从而提升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我们还介绍了数据准备、模型训练、规则优化和融合策略调整等关键步骤,并提供了一些进阶技巧,例如Hard Negative Mining、Query Expansion和Re-ranking。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RAG技术,构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智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