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今天的 Vue 3 源码剖析系列讲座。今天我们要聊的是 Vue 3 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特性:computed
计算属性。它就像你厨房里的多功能料理机,能根据现有的食材(响应式数据)为你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计算结果)。
开场白:计算属性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属性呢?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商品列表,每个商品都有价格和数量。你想显示所有商品的总价,你肯定不会直接在模板里写 price1 * quantity1 + price2 * quantity2 + ...
吧?这简直是噩梦!
计算属性就是来拯救你的。它可以将这些复杂的计算逻辑封装起来,并且具有缓存机制,只有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这不仅简化了模板,还提高了性能。
那么,Vue 3 的 computed
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深入源码一探究竟。
第一部分:computed
函数的概览
在 Vue 3 中,computed
函数的定义大致如下(简化版):
function computed<T>(
getter: () => T,
debugOptions?: DebuggerOptions
): ComputedRef<T>;
function computed<T>(
options: {
get: () => T;
set: (value: T) => void;
},
debugOptions?: DebuggerOptions
): WritableComputedRef<T>;
可以看到,computed
函数有两种形式:
- 只读模式(Getter Only): 传入一个
getter
函数,返回一个只读的ComputedRef
。 - 读写模式(Getter & Setter): 传入一个包含
get
和set
属性的对象,返回一个可读写的WritableComputedRef
。
我们先从最常见的只读模式开始分析。
第二部分:ComputedRefImpl
类:计算属性的核心
无论哪种形式,computed
函数最终都会创建一个 ComputedRefImpl
实例。这个类是计算属性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逻辑、缓存和依赖追踪。
以下是 ComputedRefImpl
类的简化版结构:
class ComputedRefImpl<T> {
public dep?: Dep = undefined; // 依赖收集的 Dep 对象
private _value!: T; // 缓存的计算结果
public readonly effect: ReactiveEffect<T>; // 响应式 effect
public readonly __v_isRef = true; // 标记为 ref
public _dirty = true; // 脏值标志,初始为 true,表示需要重新计算
public _cacheable: boolean; // 是否可缓存,默认为 true
constructor(
getter: Getter<T>,
private readonly _setter: Setter<T>,
isReadonly: boolean,
isSSR: boolean
) {
this.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 => {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true; // 标记为脏值
triggerRef(this); // 触发依赖于该计算属性的 effect
}
});
this.effect.computed = this; // 标记该 effect 是计算属性
this.effect.active = this._cacheable = !isSSR;
this.isReadonly = isReadonly;
}
get value() {
// ... 获取计算结果的逻辑
}
set value(newValue: T) {
// ... 设置计算属性值的逻辑(仅读写模式下)
}
}
让我们逐个分析这些属性:
dep
: 用于收集依赖该计算属性的effect
。当计算属性的值发生变化时,会触发这些effect
。_value
: 存储计算属性的缓存值。effect
: 一个ReactiveEffect
实例,负责执行getter
函数,并追踪getter
函数中用到的响应式数据。_dirty
: 一个布尔值,表示计算属性是否“脏”(需要重新计算)。初始值为true
,表示需要首次计算。_cacheable
: 一个布尔值,表示计算属性是否可缓存。默认为true
。getter
: 计算属性的getter
函数,用于计算属性的值。setter
: 计算属性的setter
函数,用于设置计算属性的值(仅读写模式下)。
第三部分: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
计算属性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惰性求值。这意味着,只有当计算属性的值被访问时,才会进行计算。如果计算属性的值一直没有被访问,那么就不会执行 getter
函数。
这是通过 ComputedRefImpl
的 get value()
方法来实现的:
get value() {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false;
this._value = this.effect.run()!; // 执行 effect.run() 进行计算
}
trackRefValue(this); // 收集依赖
return this._value;
}
可以看到,get value()
方法首先检查 _dirty
标志。如果 _dirty
为 true
,表示需要重新计算,那么就会执行 this.effect.run()
。effect.run()
会执行 getter
函数,并将计算结果存储到 this._value
中。然后,将 _dirty
标志设置为 false
,表示已经计算过了。
如果 _dirty
为 false
,则直接返回缓存的 this._value
,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部分:缓存机制(Caching)
_dirty
标志是实现缓存机制的关键。当计算属性依赖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触发 ReactiveEffect
的 scheduler 函数,将 _dirty
标志设置为 true
。这样,下次访问计算属性的值时,就会重新计算。
让我们回顾一下 ReactiveEffect
的 scheduler 函数:
this.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 => {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true; // 标记为脏值
triggerRef(this); // 触发依赖于该计算属性的 effect
}
});
当依赖发生变化时,scheduler会执行:
- 设置
_dirty = true
。 - 执行
triggerRef(this)
,通知所有依赖于该计算属性的其他effect
,它们也需要更新。
第五部分:依赖更新逻辑(Dependency Tracking)
trackRefValue(this)
函数负责收集依赖于该计算属性的 effect
。这个函数会将当前的 activeEffect
添加到 this.dep
中。
function trackRefValue(ref: RefBase<any>) {
if (isTracking()) {
trackEffects(ref.dep || (ref.dep = createDep()));
}
}
isTracking()
函数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存在活动的 effect
。如果存在,则表示有其他 effect
正在访问计算属性的值,需要进行依赖收集。
trackEffects(dep)
函数会将当前的 activeEffect
添加到 dep
中。
export function trackEffects(
dep: Dep,
debuggerEventExtraInfo?: DebuggerEventExtraInfo
) {
let shouldTrack = false;
if (effectTrackDepth <= maxMarkerBits) {
shouldTrack = !newTracked(dep);
} else {
shouldTrack = !dep.has(activeEffect!);
}
if (shouldTrack) {
dep.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
第六部分:读写模式(Getter & Setter)
对于读写模式的计算属性,ComputedRefImpl
类的 set value()
方法允许我们设置计算属性的值。
set value(newValue: T) {
this._setter(newValue); // 执行 setter 函数
}
set value()
方法会调用我们传入的 setter
函数,从而修改计算属性依赖的响应式数据。这会导致计算属性的值发生变化,并触发依赖更新。
第七部分:源码示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 computed
的实现,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template>
<p>Count: {{ count }}</p>
<p>Double Count: {{ doubleCount }}</p>
<button @click="increment">Increment</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doubleCount = computed(() => {
console.log('Calculating doubleCount');
return count.value * 2;
});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
return {
count,
doubleCount,
incremen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doubleCount
是一个计算属性,它依赖于 count
。
- 当组件首次渲染时,会访问
doubleCount
的值,触发ComputedRefImpl
的get value()
方法。 - 由于
_dirty
为true
,会执行getter
函数(() => count.value * 2
),计算doubleCount
的值,并将_dirty
设置为false
。 - 同时,
count.value
会触发count
的依赖收集,将doubleCount
的effect
添加到count
的dep
中。 - 当我们点击 "Increment" 按钮时,
count.value++
会修改count
的值,并触发count
的dep
中的所有effect
。 doubleCount
的effect
的 scheduler 函数会被执行,将_dirty
设置为true
。- 下次访问
doubleCount
的值时,会重新计算。
第八部分:总结
让我们用一张表格来总结一下 computed
的核心机制:
特性 | 描述 |
---|---|
惰性求值 | 只有当计算属性的值被访问时,才会进行计算。 |
缓存机制 | 计算属性会将计算结果缓存起来,只有当依赖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 |
依赖追踪 | 计算属性会追踪 getter 函数中用到的响应式数据,当这些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自动更新计算属性的值。 |
_dirty 标志 |
用于标记计算属性是否“脏”(需要重新计算)。当依赖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_dirty 会被设置为 true 。 |
ReactiveEffect |
负责执行 getter 函数,并追踪 getter 函数中用到的响应式数据。当依赖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触发 ReactiveEffect 的 scheduler 函数,将 _dirty 标志设置为 true 。 |
总而言之,Vue 3 的 computed
函数通过 ComputedRefImpl
类、惰性求值、缓存机制和依赖追踪等机制,实现了高效且易用的计算属性功能。它极大地简化了模板,提高了性能,是 Vue 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尾声:一些小技巧
- 尽量避免在
getter
函数中进行副作用操作,例如修改 DOM 或发送网络请求。这可能会导致意外的行为。 - 如果计算属性的计算量很大,可以考虑使用
throttle
或debounce
来限制计算频率,避免性能问题。 - 可以使用
debugOptions
来调试计算属性,例如查看计算属性的依赖关系。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 Vue 3 的 computed
函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