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代码界的段子手。今天咱们不聊妹子,不聊八卦,就来聊聊Vue 3里一对让人傻傻分不清的兄弟——watch和watchEffect。
这两货都能监听数据的变化,都能执行副作用,但它们之间微妙的差异,就像初恋和热恋,看似相似,实则内心戏完全不同。今天,咱们就深入扒一扒它们的源码,看看它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开场白:Vue 3 响应式系统的基石
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简单回顾一下Vue 3的响应式系统。这玩意儿就像一个精密的监控网络,时刻关注着数据的变化。当数据发生改变时,它能通知所有依赖于该数据的“观察者”去更新。而watch和watchEffect,就是这个监控网络里的重要成员。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
- Reactive: 将普通对象转换为响应式对象,通过 Proxy 实现数据劫持。
- Effect: 副作用函数,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被执行。
- Dependency (Dep): 依赖关系,记录着哪些 Effect 依赖于哪些 Reactive 数据。
- Track: 追踪依赖关系,建立 Reactive 数据和 Effect 之间的联系。
- Trigger: 触发更新,当 Reactive 数据发生变化时,通知所有依赖它的 Effect 执行。
有了这些概念,咱们就可以开始深入研究watch和watchEffect了。
第一幕:watch——“明察秋毫”的观察者
watch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它需要你明确告诉它要观察哪个目标,以及当目标发生变化时,你希望它做什么。
源码解读:watch是如何工作的?
watch的实现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它要处理不同的情况(监听单个值、监听多个值、监听函数等等)。咱们简化一下,只看监听单个响应式对象的场景:
function watch<T>(
source: WatchSource<T>,
cb: WatchCallback<T>,
options?: WatchOptions
): WatchStopHandle {
const getter = isReactive(source)
? () => source
: source; // 如果 source 是响应式对象,直接返回,否则需要包装成函数
let oldValue: T;
let newValue: T;
let effect: ReactiveEffect<T>;
const job = () => {
newValue = effect.run()!; // 重新执行 effect 函数,获取新的值
if (options?.deep || hasChanged(newValue, oldValue)) { // 比较新旧值,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回调
cb(newValue, oldValue, onCleanup);
oldValue = newValue;
}
};
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job); // 创建 ReactiveEffect 实例
if (options?.immediate) { // 如果 immediate 为 true,立即执行一次
job();
} else {
oldValue = effect.run()!; // 首次执行,获取初始值
}
return () => {
effect.stop(); // 返回一个停止监听的函数
};
}
这段代码的核心在于:
- 确定观察目标:
watch需要你明确提供source,告诉它你要观察哪个数据。它可以是一个响应式对象、一个getter函数,或者一个包含多个响应式对象的数组。 - 创建
ReactiveEffect:watch会将你的source和回调函数cb包装成一个ReactiveEffect实例。ReactiveEffect是Vue 3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收集依赖、执行副作用。 - 延迟执行副作用: 默认情况下,
watch会在source发生变化时才执行回调函数cb。你可以通过immediate: true选项,让它立即执行一次。 - 新旧值比较:
watch会比较source的新旧值,只有当它们发生变化时,才会执行回调函数cb。你可以通过deep: true选项,进行深层比较。 - 手动停止监听:
watch会返回一个函数,你可以调用这个函数来停止监听。
关键点:
- 明确指定依赖:
watch需要你明确指定要监听的数据源,它不会自动收集依赖。 - 延迟执行: 默认情况下,
watch只会在依赖项发生变化时执行副作用。 - 新旧值比较:
watch会比较新旧值,只有当它们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回调。
举个栗子:
<template>
<div>
<p>Count: {{ count }}</p>
<button @click="increment">Increment</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
watch(
() => count.value, // 明确指定要监听的数据源
(newValue, oldValue) => { // 回调函数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from ${oldValue} to ${newValue}`);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watch明确监听了count.value的变化,当count.value发生改变时,控制台会输出相应的日志。
第二幕:watchEffect——“耳听八方”的观察者
watchEffect就像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八卦记者,它会主动去探索你代码中用到了哪些响应式数据,然后默默地关注它们的变化。
源码解读:watchEffect是如何工作的?
watchEffect的实现相对简单:
function watchEffect(
effect: WatchEffect,
options?: WatchOptions
): WatchStopHandle {
let active = true;
let cleanup: (() => void) | undefined;
const job = () => {
if (!active) {
return;
}
cleanup?.(); // 执行上一次的 cleanup 函数
const onCleanup: OnCleanup = (fn: () => void) => {
cleanup = fn;
};
try {
effect(onCleanup); // 执行 effect 函数,并传入 onCleanup 函数
} finally {
effect.effect.allowRecurse = true;
}
};
const instance = currentInstance;
const scheduler = () => queueJob(job); // 将 job 函数放入微任务队列
const effectInstance = new ReactiveEffect(job, scheduler);
effectInstance.run(); // 立即执行一次 effect 函数
return () => {
active = false;
effectInstance.stop(); // 返回一个停止监听的函数
};
}
这段代码的关键在于:
- 自动收集依赖:
watchEffect会立即执行你提供的effect函数。在effect函数执行过程中,Vue 3的响应式系统会自动追踪所有被访问的响应式数据,并将它们添加到effect的依赖列表中。 - 立即执行副作用:
watchEffect会立即执行一次effect函数,并且在每次依赖项发生变化时都会重新执行。 - cleanup函数:
watchEffect允许你提供一个cleanup函数,在每次effect函数执行之前,cleanup函数会被调用。这可以用来清理副作用,例如取消网络请求、移除事件监听器等等。 - 手动停止监听:
watchEffect会返回一个函数,你可以调用这个函数来停止监听。
关键点:
- 自动依赖收集:
watchEffect会自动收集依赖,无需手动指定。 - 立即执行:
watchEffect会立即执行副作用,并且在每次依赖项发生变化时都会重新执行。 - cleanup机制:
watchEffect提供了cleanup机制,方便你清理副作用。
举个栗子:
<template>
<div>
<p>Count: {{ count }}</p>
<button @click="increment">Increment</button>
<p>Double Count: {{ doubleCount }}</p>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computed, watchEffect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
const doubleCount = computed(() => count.value * 2);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count.value}, Double Count is ${doubleCount.value}`);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watchEffect会自动追踪count.value和doubleCount.value的变化。当count.value发生改变时,doubleCount.value也会自动更新,然后watchEffect的回调函数会被重新执行,控制台会输出最新的count和doubleCount的值。
第三幕:watch vs watchEffect——“性格迥异”的兄弟俩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watch和watchEffect的差异:
| 特性 | watch |
watchEffect |
|---|---|---|
| 依赖收集 | 需要明确指定要监听的数据源 | 自动收集依赖 |
| 执行时机 | 默认延迟执行,依赖项变化时才执行 | 立即执行,并且在每次依赖项变化时都会重新执行 |
| 新旧值比较 | 会比较新旧值,只有当它们发生变化时才触发回调 | 不比较新旧值,只要依赖项发生变化就触发回调 |
| cleanup机制 | 需要手动实现 cleanup | 提供 onCleanup 函数,方便清理副作用 |
| 使用场景 | 需要精确控制依赖关系和副作用执行时机 | 需要自动追踪依赖关系,并且立即执行副作用 |
形象比喻:
watch就像一个狙击手,它需要你告诉它要瞄准哪个目标,然后它才会扣动扳机。watchEffect就像一个声呐,它会主动扫描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现任何动静,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第四幕:实战演练——“用武之地”大比拼
了解了watch和watchEffect的差异,咱们来看看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
-
watch:- 监听路由变化:当你需要根据路由的变化来加载不同的数据时,可以使用
watch来监听$route对象。 - 监听props变化:当你需要在组件内部响应props的变化时,可以使用
watch来监听props。 - 执行复杂的副作用:当你需要精确控制副作用的执行时机,并且需要比较新旧值时,可以使用
watch。
- 监听路由变化:当你需要根据路由的变化来加载不同的数据时,可以使用
-
watchEffect:- 自动更新UI:当你需要根据多个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来自动更新UI时,可以使用
watchEffect。 - 监听外部状态:当你需要监听外部状态(例如localStorage、cookie)的变化时,可以使用
watchEffect。 - 执行简单的副作用:当你只需要在依赖项发生变化时执行一些简单的副作用,并且不需要比较新旧值时,可以使用
watchEffect。
- 自动更新UI:当你需要根据多个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来自动更新UI时,可以使用
第五幕:最佳实践——“葵花宝典”秘籍
最后,咱们来分享一些使用watch和watchEffect的最佳实践:
- 谨慎使用
deep: true: 深层比较会带来性能开销,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 - 合理使用
immediate: true: 避免在组件初始化时执行不必要的副作用。 - 避免在
watchEffect中修改响应式数据: 这可能会导致无限循环。 - 及时停止监听: 在组件卸载时,记得调用
watch和watchEffect返回的停止监听函数,避免内存泄漏。 - 优先考虑
computed: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根据响应式数据计算出一个新的值,优先使用computed,而不是watch或watchEffect。
总结陈词:
watch和watchEffect是Vue 3响应式系统中的两大利器。watch擅长精确控制,watchEffect擅长自动追踪。理解它们的差异,掌握它们的用法,能让你在Vue 3的开发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听完之后,能对watch和watchEffect有更深入的了解。记住,代码的世界充满乐趣,只要你肯深入探索,就能发现更多的惊喜!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