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Vue 3 源码解密”主讲人,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ReactiveEffect
类,以及它如何巧妙地利用 WeakMap
和 Set
这两大金刚来管理依赖关系图,让数据变化时能够精准地通知到相关的视图更新。
准备好了吗? Let’s go!
一、 依赖追踪:Vue 3 响应式系统的骨架
Vue 的响应式系统,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和使用这些数据的视图之间的“恋爱关系”。当数据(比如 data
里的变量)发生变化时,我们要能迅速找到所有“爱慕”这个数据的视图,然后通知它们更新。
ReactiveEffect
类就是这段恋爱关系的核心维护者。它代表一个需要响应式追踪的副作用函数,通常就是更新视图的渲染函数。
二、targetMap
:依赖关系的大本营
要维护数据和视图之间的关系,Vue 3 使用了一个名为 targetMap
的 WeakMap
。 别被 WeakMap
吓到,它其实很简单。
targetMap
的结构是这样的:
// targetMap: WeakMap<object, Map<string | symbol, Set<ReactiveEffect>>>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object, Map<string | symbol, Set<ReactiveEffect>>>()
拆解一下:
-
WeakMap
:WeakMap
的 key 必须是对象。在这里,targetMap
的 key 是响应式对象(例如,data
里的对象)。使用WeakMap
的好处是,当响应式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垃圾回收机制会自动回收它,避免内存泄漏。Vue 3 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
Map<string | symbol, Set<ReactiveEffect>>
:WeakMap
的 value 是一个Map
。这个Map
的 key 是响应式对象的属性名(字符串或 Symbol),value 是一个Set
。 -
Set<ReactiveEffect>
:Map
的 value 是一个Set
。这个Set
存储的是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ReactiveEffect
实例。Set
的好处是它可以自动去重,避免同一个ReactiveEffect
被多次执行。
用表格来总结一下:
数据结构 | Key | Value | 作用 |
---|---|---|---|
WeakMap | 响应式对象 (target) | Map<string | symbol, Set> | 存储所有响应式对象的依赖关系。当响应式对象不再被引用时,会被垃圾回收,防止内存泄漏。 |
Map | 响应式对象的属性名 (key) | Set | 存储依赖于特定属性的所有 ReactiveEffect 实例。 |
Set | ReactiveEffect 实例 (effect) | 无 (Set 自动去重) | 存储所有依赖于特定属性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并自动去重。 |
举个栗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代码:
<template>
<div>{{ message }}</div>
<div>{{ count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message = ref('Hello Vue 3!')
const count = ref(0)
setInterval(() => {
count.value++
}, 1000)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message
和 count
都是响应式数据。当 Vue 组件渲染时,会读取 message
和 count
的值。 此时 targetMap
可能会是这样的:
targetMap = {
// 响应式对象 (ref 包装后的对象)
RefImpl { value: "Hello Vue 3!" }: {
// 属性名 "value"
"value": Set {
// 渲染函数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
ReactiveEffect { ... }
}
},
RefImpl { value: 0 }: {
// 属性名 "value"
"value": Set {
// 渲染函数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
ReactiveEffect { ... }
}
}
}
当 count.value
发生变化时,Vue 3 就能通过 targetMap
迅速找到依赖于 count.value
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然后执行这些 ReactiveEffect
,从而更新视图。
三、dep
:ReactiveEffect 的“朋友圈”
每个 ReactiveEffect
实例都有一个 deps
属性,它是一个 Set<Dep>
,存储了该 ReactiveEffect
实例所依赖的所有 Dep
实例。Dep
本质上也是一个 Set<ReactiveEffect>
,它存储了所有依赖于某个响应式属性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
// ReactiveEffect 类
class ReactiveEffect<T = any> {
active = true
deps: Dep[] = [] // Dep 就是 Set<ReactiveEffect> 的别名
options: ReactiveEffectOptions
onStop?: () => void
constructor(
public fn: () => T,
scheduler?: EffectScheduler | null,
scope?: EffectScope | null
) {
this.scheduler = scheduler
this.scope = scope
recordEffectScope(this, scope)
}
// ...
}
type Dep = Set<ReactiveEffect>
简单来说,dep
就是 ReactiveEffect
的“朋友圈”,记录了 ReactiveEffect
依赖了哪些响应式属性。
为什么要用 deps
?
使用 deps
的目的是为了在 ReactiveEffect
被移除时,能够方便地清理依赖关系。当 ReactiveEffect
停止追踪时,我们需要将它从所有它依赖的 Dep
中移除,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
四、依赖收集:track
函数的妙用
依赖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呢? 这就要靠 track
函数了。
track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track 函数
function track(target: object, type: TrackOpTypes, key: string | symbol) {
if (!isTracking()) {
return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trackEffects(dep) // 核心逻辑
}
拆解一下:
-
isTracking()
: 首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依赖追踪。只有在ReactiveEffect
激活状态下,才需要进行依赖追踪。 -
targetMap.get(target)
: 从targetMap
中获取当前响应式对象对应的Map
。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Map
并添加到targetMap
中。 -
depsMap.get(key)
: 从Map
中获取当前属性名对应的Set
。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Set
并添加到Map
中。 -
trackEffects(dep)
: 核心逻辑。将当前激活的ReactiveEffect
添加到Set
中。
trackEffects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trackEffects 函数
function trackEffects(dep: Dep) {
if (activeEffect) { // activeEffect 指向当前激活的 ReactiveEffect 实例
dep.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将 dep 添加到 activeEffect 的 deps 数组中
}
}
这个函数做了两件事:
dep.add(activeEffect)
: 将当前激活的ReactiveEffect
添加到Dep
中。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将Dep
添加到当前激活的ReactiveEffect
的deps
数组中。
五、触发更新:trigger
函数的魔力
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触发更新。 这就要靠 trigger
函数了。
trigger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trigger 函数
function trigger(target: object, type: TriggerOpTypes, key: string | symbol, newValue?: any, oldValue?: an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let deps: (Dep | undefined)[] = []
deps.push(depsMap.get(key))
const effects: ReactiveEffect[] = []
for (const dep of deps) {
if (dep) {
effects.push(...dep)
}
}
triggerEffects(createDep(effects))
}
拆解一下:
-
targetMap.get(target)
: 从targetMap
中获取当前响应式对象对应的Map
。如果不存在,则说明没有依赖该对象的ReactiveEffect
,直接返回。 -
depsMap.get(key)
: 从Map
中获取当前属性名对应的Set
。 -
triggerEffects(createDep(effects))
: 核心逻辑。执行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ReactiveEffect
。
triggerEffects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triggerEffects 函数
function triggerEffects(dep: Dep) {
const effects = [...dep]
for (const effect of effects) {
if (effect.scheduler) {
effect.scheduler() // 如果有 scheduler,则执行 scheduler
} else {
effect.run() // 否则直接执行 effect
}
}
}
这个函数做了两件事:
effect.scheduler()
: 如果ReactiveEffect
实例有scheduler
,则执行scheduler
。scheduler
允许我们自定义更新策略,例如,使用queueMicrotask
将更新任务放入微任务队列,从而实现异步更新。effect.run()
: 如果ReactiveEffect
实例没有scheduler
,则直接执行effect
。effect.run()
会执行ReactiveEffect
实例的fn
,也就是渲染函数。
六、清理依赖:stop
函数的救赎
当组件卸载或者 ReactiveEffect
不再需要时,我们需要清理依赖关系,避免内存泄漏。 这就要靠 stop
函数了。
stop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stop 函数
function stop(effect: ReactiveEffect) {
if (effect.active) {
cleanupEffect(effect)
if (effect.onStop) {
effect.onStop()
}
effect.active = false
}
}
拆解一下:
cleanupEffect(effect)
: 核心逻辑。清理ReactiveEffect
的依赖关系。effect.onStop()
: 如果ReactiveEffect
实例有onStop
回调函数,则执行onStop
回调函数。effect.active = false
: 将ReactiveEffect
实例的active
属性设置为false
,表示该ReactiveEffect
实例不再激活。
cleanupEffect
函数的简化版代码如下:
// 简化版 cleanupEffect 函数
function cleanupEffect(effect: ReactiveEffect) {
const { deps } = effect
if (deps.length) {
for (let i = 0; i < deps.length; i++) {
deps[i].delete(effect)
}
deps.length = 0
}
}
这个函数遍历 ReactiveEffect
实例的 deps
数组,将 ReactiveEffect
实例从所有它依赖的 Dep
中移除。
七、总结:WeakMap
+ Set
= 高效依赖管理
通过 WeakMap
和 Set
的巧妙组合,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实现了高效的依赖管理:
WeakMap
存储响应式对象和属性的依赖关系,避免内存泄漏。Set
存储依赖于特定属性的ReactiveEffect
实例,并自动去重。track
函数负责收集依赖关系,trigger
函数负责触发更新,stop
函数负责清理依赖关系。
这种设计使得 Vue 3 能够精准地追踪数据变化,并高效地通知到相关的视图更新,从而实现高性能的响应式系统。
好啦,今天的 Vue 3 源码解密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大家的观看!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