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里的 Virtual DOM,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其实也没那么难。咱们争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它的工作原理和 Diff 算法扒个精光,保证你听完之后,也能在面试的时候侃侃而谈,甚至可以自己动手撸一个简易版的 Virtual DOM 出来。
一、Virtual DOM 是个啥玩意儿?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Virtual DOM 不是真的 DOM,它就是一个用 JavaScript 对象来描述真实 DOM 结构的东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剧本”,描述了页面上应该有哪些元素,它们的属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剧本”呢?因为直接操作真实 DOM 太耗性能了!真实 DOM 就像一头笨重的恐龙,每次修改都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浏览器要重新计算布局、重绘等等,非常费劲。而 Virtual DOM 就像一个轻量级的“演员”,你可以随便修改它,改完之后,再把修改同步到真实 DOM 上,这样就能大大提升性能。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把一个 <div>
元素的文本从 "Hello" 改成 "World"。
- 直接操作 DOM: 浏览器会立即更新真实 DOM,触发重绘。
- 使用 Virtual DOM: 我们先修改 Virtual DOM 中对应节点的文本,然后 Vue 会比较新旧 Virtual DOM,找出差异,最后只更新真实 DOM 中需要修改的部分。
二、Virtual DOM 的结构
Virtual DOM 本质上就是一个 JavaScript 对象,用来描述 DOM 树的结构。一个 Virtual DOM 节点通常包含以下属性:
属性 | 说明 | 示例 |
---|---|---|
tag |
标签名,例如 div 、p 、span 等。 |
'div' |
props |
属性,一个对象,包含节点的属性和值。 | { id: 'my-div', class: 'container' } |
children |
子节点,一个数组,包含子节点的 Virtual DOM 节点。 | [ { tag: 'p', props: {}, children: ['Hello'] }, { tag: 'p', props: {}, children: ['World'] } ] |
text |
文本内容,如果节点是文本节点,则该属性包含文本内容。 | 'Hello' |
key |
唯一标识符,用于 Diff 算法优化,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这个属性非常重要,后面会详细讲。 | 'unique-key' |
elm |
对应的真实 DOM 元素,在 Virtual DOM 渲染成真实 DOM 之后,会保存真实 DOM 元素的引用。这个属性在后续的更新过程中会用到。 | (HTMLElement) |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Virtual DOM 节点的例子:
{
tag: 'div',
props: {
id: 'my-div',
class: 'container'
},
children: [
{
tag: 'p',
props: {},
children: ['Hello']
},
{
tag: 'p',
props: {},
children: ['World']
}
]
}
这个 Virtual DOM 节点描述了一个 <div>
元素,它有一个 id
和一个 class
属性,并且包含两个 <p>
子元素,分别包含文本 "Hello" 和 "World"。
三、Virtual DOM 的渲染过程
Virtual DOM 的渲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创建 Virtual DOM: Vue 组件会根据模板生成 Virtual DOM 树。
- 将 Virtual DOM 渲染成真实 DOM: Vue 会遍历 Virtual DOM 树,创建对应的真实 DOM 元素,并将属性和事件绑定到真实 DOM 元素上。
- 将真实 DOM 插入到页面中: Vue 会将创建好的真实 DOM 插入到页面中,完成页面的初始渲染。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伪代码来表示:
function createRealDOM(vnode) {
// 1. 创建元素
const elm = document.createElement(vnode.tag);
// 2. 设置属性
for (const key in vnode.props) {
elm.setAttribute(key, vnode.props[key]);
}
// 3. 处理子节点
if (vnode.children) {
vnode.children.forEach(child => {
const childElm = createRealDOM(child); // 递归创建子节点的真实 DOM
elm.appendChild(childElm);
});
} else if (vnode.text) {
// 如果是文本节点,创建文本节点
elm.textContent = vnode.text;
}
// 4. 保存真实 DOM 元素的引用
vnode.elm = elm;
return elm;
}
四、Diff 算法:Virtual DOM 的核心
Diff 算法是 Virtual DOM 的核心,它的作用是比较新旧 Virtual DOM 树,找出差异,然后只更新真实 DOM 中需要修改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从而提升性能。
Diff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 只比较同一层级的节点: Diff 算法只会比较同一层级的节点,不会跨层级比较。
- 比较节点的类型: 如果节点的类型不同,则直接替换整个节点。
- 比较节点的属性: 如果节点的类型相同,则比较节点的属性,只更新属性值发生变化的属性。
- 比较节点的子节点: 如果节点的类型相同,属性也相同,则比较节点的子节点,递归地进行 Diff 算法。
Diff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 从根节点开始比较: 从新旧 Virtual DOM 树的根节点开始比较。
- 比较节点类型: 如果新旧节点的
tag
不同,则直接替换旧节点为新节点。 - 比较节点属性: 如果新旧节点的
tag
相同,则比较它们的props
属性。- 如果新节点有而旧节点没有的属性,则添加该属性。
- 如果新节点没有而旧节点有的属性,则删除该属性。
- 如果新旧节点都有相同的属性,但值不同,则更新该属性的值。
- 比较子节点: 如果新旧节点都有子节点,则递归地比较它们的子节点。这里是 Diff 算法最复杂的部分,需要用到一些优化策略,例如
key
属性。
五、Diff 算法的优化策略:Key 属性
key
属性是 Diff 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化策略。它的作用是为每个节点提供一个唯一的标识符,Diff 算法可以根据 key
来判断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
如果没有 key
属性,Diff 算法在比较子节点时,会按照顺序逐个比较,如果子节点的顺序发生了变化,Diff 算法会将所有的子节点都重新创建和插入,导致大量的 DOM 操作。
有了 key
属性,Diff 算法就可以根据 key
来判断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如果只是节点的顺序发生了变化,Diff 算法只需要移动节点的位置,而不需要重新创建和插入节点,从而大大提升性能。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列表:
<ul>
<li>Item 1</li>
<li>Item 2</li>
<li>Item 3</li>
</ul>
对应的 Virtual DOM 如下: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1']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2']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3'] }
]
现在,我们将列表的顺序调整为:
<ul>
<li>Item 3</li>
<li>Item 1</li>
<li>Item 2</li>
</ul>
对应的 Virtual DOM 如下: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3']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1'] },
{ tag: 'li', props: {}, children: ['Item 2'] }
]
如果没有 key
属性,Diff 算法会认为所有的 <li>
元素都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创建和插入。
但是,如果我们给每个 <li>
元素添加一个 key
属性:
<ul>
<li key="item1">Item 1</li>
<li key="item2">Item 2</li>
<li key="item3">Item 3</li>
</ul>
对应的 Virtual DOM 如下: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1' }, children: ['Item 1']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2' }, children: ['Item 2']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3' }, children: ['Item 3'] }
]
调整顺序后的 Virtual DOM 如下: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3' }, children: ['Item 3']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1' }, children: ['Item 1'] },
{ tag: 'li', props: { key: 'item2' }, children: ['Item 2'] }
]
有了 key
属性,Diff 算法就可以根据 key
来判断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只需要移动 <li>
元素的位置,而不需要重新创建和插入,从而大大提升性能。
六、Diff 算法的具体实现 (简易版)
这里给出一个简易版的 Diff 算法实现,主要用于演示 Diff 算法的基本思想:
function diff(oldVnode, newVnode) {
// 1. 如果新旧节点相同,则直接返回
if (oldVnode === newVnode) {
return;
}
// 2. 如果新旧节点的 tag 不同,则直接替换旧节点为新节点
if (oldVnode.tag !== newVnode.tag) {
replaceNode(oldVnode, newVnode);
return;
}
// 3. 如果新旧节点的 tag 相同,则比较它们的属性
const elm = oldVnode.elm; // 获取旧节点的真实 DOM 元素
const oldProps = oldVnode.props;
const newProps = newVnode.props;
// 3.1 更新属性
for (const key in newProps) {
if (oldProps[key] !== newProps[key]) {
elm.setAttribute(key, newProps[key]);
}
}
// 3.2 删除旧的属性
for (const key in oldProps) {
if (!(key in newProps)) {
elm.removeAttribute(key);
}
}
// 4. 比较子节点
const oldChildren = oldVnode.children;
const newChildren = newVnode.children;
if (oldChildren && newChildren) {
// 都有子节点,则递归比较子节点
updateChildren(elm, oldChildren, newChildren);
} else if (newChildren) {
// 只有新节点有子节点,则添加子节点
newChildren.forEach(child => {
const childElm = createRealDOM(child);
elm.appendChild(childElm);
});
} else if (oldChildren) {
// 只有旧节点有子节点,则删除子节点
oldChildren.forEach(child => {
elm.removeChild(child.elm);
});
}
}
// 替换节点
function replaceNode(oldVnode, newVnode) {
const elm = oldVnode.elm;
const parentElm = elm.parentNode;
const newElm = createRealDOM(newVnode);
parentElm.replaceChild(newElm, elm);
}
// 更新子节点
function updateChildren(parentElm, oldChildren, newChildren) {
let oldStartIdx = 0;
let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ildren.length - 1;
let newEndIdx = newChildren.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ildren[oldStartIdx];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ildren[newStartIdx];
let oldEndVnode = oldChildren[oldEndIdx];
let newEndVnode = newChildren[newEndIdx];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if (!oldStartVnode) {
oldStartVnode = oldChildren[++oldStartIdx];
} else if (!oldEndVnode) {
oldEndVnode = oldChildren[--old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 头头比较
diff(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oldStartVnode = oldChildren[++oldStartIdx];
newStartVnode = newChildren[++newStart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 尾尾比较
diff(oldEndVnode, newEndVnode);
oldEndVnode = oldChildren[--oldEndIdx];
newEndVnode = newChildren[--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头尾比较
diff(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parentElm.insertBefore(oldStartVnode.elm, oldEndVnode.elm.nextSibling);
oldStartVnode = oldChildren[++oldStartIdx];
newEndVnode = newChildren[--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尾头比较
diff(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parentElm.insertBefore(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elm);
oldEndVnode = oldChildren[--oldEndIdx];
newStartVnode = newChildren[++newStartIdx];
} else {
// 都不匹配,则查找旧节点中是否存在与新节点相同的节点
const 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ildren, oldStartIdx, oldEndIdx);
const idxInOld = 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if (!idxInOld) {
// 旧节点中不存在与新节点相同的节点,则创建新节点
const newElm = createRealDOM(newStartVnode);
parentElm.insertBefore(newElm, oldStartVnode.elm);
newStartVnode = newChildren[++newStartIdx];
} else {
// 旧节点中存在与新节点相同的节点,则移动节点
const elmToMove = oldChildren[idxInOld];
diff(elmToMove, newStartVnode);
oldChildren[idxInOld] = undefined;
parentElm.insertBefore(elmToMove.elm, oldStartVnode.elm);
newStartVnode = newChildren[++newStartIdx];
}
}
}
// 处理剩余的旧节点
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for (let i = oldStartIdx; i <= oldEndIdx; i++) {
if (oldChildren[i]) {
parentElm.removeChild(oldChildren[i].elm);
}
}
}
// 处理剩余的新节点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for (let i = newStartIdx; i <= newEndIdx; i++) {
const newElm = createRealDOM(newChildren[i]);
parentElm.appendChild(newElm);
}
}
}
// 判断两个节点是否相同
function sameVnode(oldVnode, newVnode) {
return oldVnode.key === newVnode.key && oldVnode.tag === newVnode.tag;
}
// 创建 key 到 index 的映射
function createKeyToOldIdx(children, beginIdx, endIdx) {
const map = {};
for (let i = beginIdx; i <= endIdx; ++i) {
const key = children[i].key;
if (key !== undefined) {
map[key] = i;
}
}
return map;
}
这个简易版的 Diff 算法只实现了最基本的功能,例如比较节点类型、比较属性、比较子节点等。它没有实现一些高级的优化策略,例如 key
属性、移动节点等。但是,它可以帮助你理解 Diff 算法的基本思想。
七、总结
Virtual DOM 是 Vue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大大提升页面的渲染性能。Diff 算法是 Virtual DOM 的核心,它的作用是比较新旧 Virtual DOM 树,找出差异,然后只更新真实 DOM 中需要修改的部分。key
属性是 Diff 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化策略,它可以帮助 Diff 算法更准确地判断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 DOM 操作。
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你理解 Virtual DOM 和 Diff 算法的工作原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Virtual DOM 和 Diff 算法,可以阅读 Vue 的官方文档,或者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记住,理解 Virtual DOM 和 Diff 算法是成为 Vue 大佬的必经之路!加油,各位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