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2 响应式系统:Object.defineProperty
历险记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将带大家一起深入 Vue 2 的响应式核心,探索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位幕后英雄的秘密。准备好了吗?Let’s go!
在 Vue 2 的世界里,数据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当你修改它们时,页面会自动更新。这背后的魔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它就像一位精明的侦探,时刻监视着数据的变化,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一、Object.defineProperty
:数据世界的“侦察兵”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 JavaScript 提供的一个方法,允许我们精确地定义对象属性的行为。我们可以控制属性是否可枚举、是否可配置、是否可写,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定义属性的 getter
和 setter
。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用它给对象的属性装上“窃听器”(getter
)和“警报器”(setter
)。
基本语法: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descriptor)
obj
: 要定义属性的对象。prop
: 要定义或修改的属性的名称或 Symbol。descriptor
: 属性描述符,包含configurable
,enumerable
,value
,writable
,get
,set
等选项。
一个简单的例子:
const person = {};
let _name = '默认名字'; // 用下划线开头,表示这是一个“私有”变量,虽然JS没有真正的私有性
Object.defineProperty(person, 'name',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有人想知道我的名字了!');
return _name;
},
set: function(newName) {
console.log('有人想改我的名字!');
_name = newName;
},
enumerable: true, // 可枚举,可以被 for...in 循环访问
configurable: true // 可配置,可以被 delete 删除,也可以重新定义
});
console.log(person.name); // 输出:有人想知道我的名字了! 默认名字
person.name = '李四'; // 输出:有人想改我的名字!
console.log(person.name); // 输出:有人想知道我的名字了! 李四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给 person
对象添加了一个 name
属性,并定义了它的 getter
和 setter
。每次访问或修改 person.name
,都会触发相应的函数。
二、响应式化的核心:getter
和 setter
的妙用
Vue 2 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来实现数据的响应式。当组件中使用到某个响应式数据时,Vue 会在 getter
中收集依赖 (Dependency Collection),也就是记录下哪些组件需要依赖这个数据。当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会在 setter
中通知这些依赖 (Dependency Notification),让它们更新视图。
1. getter
:依赖收集 (Dependency Collection)
当组件渲染时,会访问响应式数据的属性。这时,getter
会被触发,它会做以下几件事:
- 找到当前正在运行的
Watcher
。Watcher
可以理解为一个观察者,它负责监听数据的变化,并在变化时更新视图。每个组件都有一个对应的Watcher
实例。简单来说,就是谁需要我的数据 - 将
Watcher
添加到当前属性的依赖列表中。 每个响应式属性都有一个Dep
对象 (Dependency),用于存储依赖于该属性的Watcher
。getter
会将当前的Watcher
添加到Dep
中。 我需要记录一下,谁需要我的数据 - 反向收集:让
Watcher
也记住这个Dep
。 这主要是为了在组件销毁时,可以清理掉不必要的依赖关系。 我也需要记录一下,我被谁依赖了。
代码示例 (简化版):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this.subs = []; // 存储依赖于当前属性的 Watcher
}
depend() {
if (Dep.target) { // Dep.target 是一个全局变量,指向当前正在运行的 Watcher
if (!this.subs.includes(Dep.target)) {
this.subs.push(Dep.target);
Dep.target.addDep(this); // 让 Watcher 也记住这个 Dep
}
}
}
notify() {
this.subs.forEach(watcher => {
watcher.update(); // 通知所有 Watcher 更新
});
}
}
Dep.target = null; // 全局变量,指向当前正在运行的 Watcher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
this.vm = vm;
this.expOrFn = expOrFn;
this.cb = cb;
this.deps = []; // 存储当前 Watcher 依赖的 Dep
this.value = this.get(); // 初始化时,获取一次值,触发 getter,进行依赖收集
}
get() {
Dep.target = this; // 将当前 Watcher 设置为全局的 Dep.target
const value = this.vm[this.expOrFn]; // 访问属性,触发 getter
Dep.target = null; // 清空 Dep.target
return value;
}
addDep(dep) {
this.deps.push(dep);
}
update() {
const newValue = this.get();
this.cb.call(this.vm, newValue, this.value); // 执行回调函数,更新视图
this.value = newValue;
}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 每个响应式属性都有一个 Dep 实例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访问了属性 ${key}`);
dep.depend(); // 依赖收集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console.log(`修改了属性 ${key},新值为 ${newVal}`);
val = newVal;
dep.notify(); // 派发更新
}
}
});
}
// 使用示例
const vm = {
name: '张三'
};
defineReactive(vm, 'name', vm.name);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 'name', (newValue, oldValue) => {
console.log(`name 属性更新了,新值为 ${newValue},旧值为 ${oldValue}`);
});
vm.name = '王五'; // 输出:修改了属性 name,新值为 王五 name 属性更新了,新值为 王五,旧值为 张三
表格总结:getter
流程
步骤 | 描述 | 代码体现 |
---|---|---|
1 | 检查是否存在正在运行的 Watcher (Dep.target )。 |
if (Dep.target) |
2 | 将 Watcher 添加到当前属性的 Dep 的 subs 数组中。 |
this.subs.push(Dep.target) |
3 | 让 Watcher 也记住这个 Dep 。 |
Dep.target.addDep(this) |
2. setter
:派发更新 (Dependency Notification)
当响应式数据的属性被修改时,setter
会被触发,它会做以下几件事:
- 检查新值和旧值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不需要更新。
- 更新属性的值。
- 通知
Dep
对象,让它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Watcher
更新。Dep
会遍历自己的subs
数组,依次调用每个Watcher
的update
方法。
代码示例 (继续上面的例子):
// 在上面的 defineReactive 函数中,setter 的实现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console.log(`修改了属性 ${key},新值为 ${newVal}`);
val = newVal;
dep.notify(); // 派发更新
}
}
//在上面的 dep 的代码中
notify() {
this.subs.forEach(watcher => {
watcher.update(); // 通知所有 Watcher 更新
});
}
表格总结:setter
流程
步骤 | 描述 | 代码体现 |
---|---|---|
1 | 检查新值和旧值是否相同。 | if (newVal !== val) |
2 | 更新属性的值。 | val = newVal |
3 | 通知 Dep 对象,让它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 Watcher 更新。 |
dep.notify() |
三、深度监听:递归 defineReactive
Vue 2 能够监听对象内部的属性变化,这要归功于递归地调用 defineReactive
。当一个对象被响应式化时,Vue 会遍历该对象的所有属性,并对每个属性调用 defineReactive
。如果属性的值仍然是一个对象,则递归地对该对象进行响应式化。
代码示例 (简化版):
function observe(value) {
if (typeof value !== 'object' || value === null) {
return; // 只处理对象
}
if (Array.isArray(value)) {
//处理数组(这里简化,不考虑数组的响应式)
return
}
Object.keys(value).forEach(key => {
defineReactive(value, key, value[key]); // 递归调用 defineReactive
});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observe(val); // 递归调用 observe,深度监听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访问了属性 ${key}`);
dep.depend();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console.log(`修改了属性 ${key},新值为 ${newVal}`);
observe(newVal); // 对新值进行响应式化
val = newVal;
dep.notify();
}
}
});
}
// 使用示例
const vm = {
user: {
name: '张三',
age: 20
}
};
observe(vm); // 对 vm 进行响应式化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user, 'name', (newValue, oldValue) => {
console.log(`name 属性更新了,新值为 ${newValue},旧值为 ${oldValue}`);
});
vm.user.name = '王五'; // 输出:修改了属性 name,新值为 王五 name 属性更新了,新值为 王五,旧值为 张三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调用 observe
函数对 vm
对象进行响应式化。observe
函数会遍历 vm
对象的所有属性,并对每个属性调用 defineReactive
。由于 vm.user
也是一个对象,因此 defineReactive
会递归地调用 observe
,对 vm.user
对象进行响应式化。这样,当修改 vm.user.name
时,也会触发 Watcher
的更新。
四、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局限性
虽然 Object.defineProperty
在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 无法监听数组的变化。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监听对象属性的访问和修改,无法监听数组的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等方法。 Vue 2 通过重写这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 必须提前知道所有属性。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在对象创建时定义属性的getter
和setter
。如果对象在创建后添加了新的属性,则无法直接监听这些属性的变化。 Vue 2 提供了Vue.set
和this.$set
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使用起来相对麻烦。 - 性能问题。 当对象属性很多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会导致性能下降。因为每个属性都需要定义getter
和setter
,这会增加内存占用和计算量。
表格总结: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优缺点
特性 | 优点 | 缺点 |
---|---|---|
监听对象属性 | 精确控制属性的行为 | 无法监听数组的变化 |
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 | 实现响应式更新 | 必须提前知道所有属性 |
兼容性 | 兼容性好 (IE8+,需要模拟) | 性能问题:属性过多时性能下降 |
五、Proxy:未来的希望
Vue 3 使用 Proxy
来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
,解决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一些局限性。
- 可以监听数组的变化。
Proxy
可以拦截数组的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等方法。 - 不需要提前知道所有属性。
Proxy
可以拦截对不存在属性的访问和修改。 - 性能更好。
Proxy
的性能通常比Object.defineProperty
更好。
简单对比:
特性 | Object.defineProperty |
Proxy |
---|---|---|
监听对象属性 | 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 | 可以监听任何属性(包括不存在的属性) |
监听数组 | 无法直接监听 | 可以直接监听 |
性能 | 属性多时性能下降 | 性能更好 |
兼容性 | 兼容性好 (IE8+,需要模拟) | 兼容性较差 (IE 不支持) |
六、总结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 Vue 2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它通过 getter
和 setter
实现了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虽然 Object.defineProperty
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Vue 3 使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
,解决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一些局限性,并带来了更好的性能。
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记住,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使用框架,甚至创造自己的框架!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