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 Vue 3 响应式系统中 `Proxy` 的工作原理,结合 `track` 和 `trigger` 函数的源码,解释其如何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依赖追踪和变化通知。

各位老铁,晚上好!今天咱不聊妹子,也不聊币,咱来聊聊 Vue 3 响应式系统里的大佬—— Proxy。这玩意儿可是 Vue 3 性能飞升的关键,搞懂它,你也能在面试和工作中秀一把操作。

咱今天就深入剖析 Proxy 的工作原理,结合 tracktrigger 函数的源码,看看它如何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依赖追踪和变化通知。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发车啦!

一、啥是响应式?为啥需要 Proxy

首先,得搞清楚啥叫响应式?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变了,UI 自动跟着变。就像你炒股软件里的数字,股价一动,你的资产立马跟着跳。

在 Vue 2 时代,我们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实现响应式。但这玩意儿有两个致命缺点:

  1. 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 新增或删除属性,就得手动 Vue.setVue.delete,麻烦得一匹。
  2. 无法监听数组的索引和 length 变化: 数组操作,比如 pushpopsplice 等,需要手动 hack,性能也堪忧。

Vue 3 痛定思痛,引入了 Proxy。这玩意儿就像一个代理人,你访问对象的任何属性,都会经过它。这样,它就能监听到所有属性的访问和修改,包括新增、删除属性,以及数组的变化,完美解决了 Vue 2 的痛点。

二、Proxy 的基本用法

Proxy 是 ES6 提供的一个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对象的代理。它接收两个参数:

  • target: 要代理的目标对象。
  • handler: 一个对象,包含一些方法(trap),用于拦截对目标对象的操作。

看个简单的例子:

const target = {
  name: '张三',
  age: 18
};

const handler = {
  get(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console.log(`Getting property "${propert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Setting property "${property}" to "${value}"`);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receiver);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console.log(proxy.name); // 输出:Getting property "name"  张三
proxy.age = 20;          // 输出:Setting property "age" to "20"
console.log(proxy.age); // 输出:Getting property "age"  2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Proxy 代理了 target 对象。当我们访问 proxy.name 或修改 proxy.age 时,都会触发 handler 中的 getset 方法,从而实现拦截和监听。

handler 中常用的 trap 方法:

方法名 描述
get 拦截对目标对象属性的读取操作。
set 拦截对目标对象属性的设置操作。
has 拦截 in 操作符。
deleteProperty 拦截 delete 操作符。
ownKeys 拦截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返回目标对象所有自身属性的键名数组。
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拦截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返回目标对象指定属性的属性描述符。
defineProperty 拦截 Object.defineProperty(),用于定义或修改目标对象属性。
preventExtensions 拦截 Object.preventExtensions(),阻止目标对象扩展。
getPrototypeOf 拦截 Object.getPrototypeOf(),返回目标对象的原型。
setPrototypeOf 拦截 Object.setPrototypeOf(),设置目标对象的原型。
apply 拦截函数调用,当目标对象是函数时才有效。
construct 拦截 new 操作符,当目标对象是构造函数时才有效。

三、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reactivetracktrigger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函数是 reactive,它用于将一个普通对象转换成响应式对象。reactive 内部就是使用 Proxy 来实现的。

// 简化的 reactive 函数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不是对象或 null,直接返回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依赖收集
      track(target,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target[key];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oldValue !== value) {
        // 触发更新
        trigger(target, key);
      }
      return result;
    }
  });

  return proxy;
}

可以看到,reactive 函数创建了一个 Proxy,并在 getset 方法中分别调用了 tracktrigger 函数。这两个函数是响应式系统的灵魂。

1. track 函数:依赖收集

track 函数的作用是收集依赖,也就是记录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个响应式对象的属性。当属性发生变化时,我们才能知道需要通知哪些地方更新。

// 简化的 track 函数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存储 target -> key -> dep 的映射关系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当前激活的 effec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return; // 没有激活的 effect,说明不在响应式上下文中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if (!dep.has(activeEffect)) {
    dep.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方便 cleanup
  }
}

// effect 函数,用于创建响应式副作用
function effect(fn) {
  const effectFn = () => {
    cleanup(effectFn); // 清理之前的依赖
    activeEffect = effectFn;
    fn(); // 执行副作用函数,触发依赖收集
    activeEffect = null;
  };

  effectFn.deps = []; // 存储依赖的 dep 集合
  effectFn(); // 立即执行一次
}

// cleanup 函数,用于清理 effect 的依赖
function cleanup(effectFn) {
  for (let i = 0; i < effectFn.deps.length; i++) {
    const dep = effectFn.deps[i];
    dep.delete(effectFn);
  }
  effectFn.deps.length = 0;
}

track 函数的逻辑:

  • targetMap: 一个 WeakMap,用于存储 target -> key -> dep 的映射关系。target 是响应式对象,key 是属性名,dep 是一个 Set,存储了依赖这个属性的所有 effect 函数。
  • activeEffect: 当前激活的 effect 函数。只有在 effect 函数执行期间,activeEffect 才有值。
  • effect 函数: 用于创建响应式副作用,它会执行传入的函数 fn,并在这个过程中触发依赖收集。effect 函数还会立即执行一次 fn,确保初始状态也能被追踪。
  • cleanup 函数: 用于清理 effect 函数之前的依赖,避免重复触发。

举个例子: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state.count);
});

state.count++; // 输出:count: 1
state.count++; // 输出:count: 2

在这个例子中,当我们调用 effect 函数时,会执行 console.log('count:', state.count),这会触发 state.countget 拦截器,进而调用 track(state, 'count')track 函数会将当前的 effect 函数 (effectFn) 添加到 targetMapstate 对象的 count 属性的 dep 集合中。

state.count 的值发生变化时,trigger 函数会找到 state 对象的 count 属性的 dep 集合,并执行其中的所有 effect 函数,从而触发 UI 更新。

2. trigger 函数:触发更新

trigger 函数的作用是触发更新,也就是通知所有依赖这个响应式对象属性的地方进行更新。

// 简化的 trigger 函数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没有依赖,直接返回
  }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return; // 没有依赖这个属性,直接返回
  }

  // 创建一个新的 Set,避免在迭代过程中修改 Set
  const effectsToRun = new Set(dep);
  effectsToRun.forEach(effectFn => {
    effectFn(); // 执行 effect 函数
  });
}

trigger 函数的逻辑:

  • targetMap 中找到 target 对象的 depsMap
  • depsMap 中找到 key 属性对应的 dep 集合。
  • 遍历 dep 集合,执行其中的所有 effect 函数。

四、Proxy 的优势

相比于 Vue 2 的 Object.definePropertyProxy 有以下优势:

  1. 更全面的监听:可以监听所有属性的访问和修改,包括新增、删除属性,以及数组的变化。
  2. 更高效的性能:避免了手动 Vue.setVue.delete,以及 hack 数组操作带来的性能问题。
  3. 更简洁的代码:简化了响应式系统的实现,代码更易于维护。

五、总结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基于 Proxy 实现,通过 tracktrigger 函数进行依赖收集和触发更新。Proxy 提供了更全面的监听能力,以及更高效的性能,是 Vue 3 性能飞升的关键。

六、代码示例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提供一个完整的代码示例,包含 reactivetracktriggereffect 函数的实现: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let activeEffect = null;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return;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if (!dep.has(activeEffect)) {
    dep.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return;
  }

  const effectsToRun = new Set(dep);
  effectsToRun.forEach(effectFn => {
    effectFn();
  });
}

function effect(fn) {
  const effectFn = () => {
    cleanup(effectFn);
    activeEffect = effectFn;
    fn();
    activeEffect = null;
  };

  effectFn.deps = [];
  effectFn();
}

function cleanup(effectFn) {
  for (let i = 0; i < effectFn.deps.length; i++) {
    const dep = effectFn.deps[i];
    dep.delete(effectFn);
  }
  effectFn.deps.length = 0;
}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track(target,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target[key];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oldValue !== value) {
        trigger(target, key);
      }
      return result;
    }
  });

  return proxy;
}

// 测试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name: '张三'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state.count);
});

effect(() => {
  console.log('name:', state.name);
});

state.count++; // 输出:count: 1
state.name = '李四'; // 输出:name: 李四

七、进阶思考

  1. shallowReactivereadonly: Vue 3 还提供了 shallowReactivereadonly 函数,分别用于创建浅响应式对象和只读对象。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2. computedwatch: computedwatch 也是基于响应式系统实现的。它们是如何利用 tracktrigger 函数的?
  3. 性能优化: 在实际项目中,如何优化响应式系统的性能?例如,避免不必要的依赖收集和触发更新。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对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多 Vue 3 的干货! 散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