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 Vue 3 源码中 `effect` 函数的调度器 (`scheduler`) 机制,它是如何确保组件更新的最小化和最优顺序的?

Vue 3 源码探秘:Effect 的 Scheduler,组件更新的幕后英雄

大家好,我是老码,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一个非常核心,但又常常被忽略的家伙:effect 函数的 scheduler。 别看它名字平平无奇,但它可是组件更新背后的“调度员”,负责安排组件更新的“剧本”,确保咱们的页面高效、流畅。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 effect 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响应式的“侦察兵”,监视着咱们的响应式数据。一旦数据发生变化,effect 就会执行预先定义好的副作用函数,通常就是更新组件。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多个响应式数据同时发生变化,或者一个数据在短时间内多次变化,难道 effect 就要傻乎乎地执行多次副作用函数吗? 这样不仅浪费性能,还可能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 bug。

这个时候,scheduler 就派上用场了。它就像一个精明的项目经理,负责收集、整理和优化这些更新任务,最终以最有效的方式执行它们。

Scheduler 的基本概念

scheduler 本质上就是一个函数,它接收一个副作用函数作为参数,但并不立即执行它,而是将它放入一个队列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执行。

Vue 3 的 scheduler 采用了一种基于微任务的异步更新机制。这意味着,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effect 不会立即触发组件更新,而是将更新任务放入一个微任务队列中。浏览器会在当前任务执行完毕后,尽快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

这种机制有以下几个好处:

  • 批量更新: 可以将多个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减少不必要的渲染。
  • 异步更新: 避免在同步任务中执行大量的 DOM 操作,防止页面卡顿。
  • 优先级调度: 可以根据组件的更新优先级,合理安排更新顺序,确保关键组件优先更新。

Scheduler 的实现原理

Vue 3 的 scheduler 机制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核心组件:

  • queue 一个用于存储待执行副作用函数的队列。
  • pending 一个标志位,表示当前是否正在刷新队列。
  • flushSchedulerQueue 一个函数,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副作用函数并执行。
  • nextTick 一个用于将 flushSchedulerQueue 函数放入微任务队列的工具函数。

下面,咱们来一起看看 scheduler 的简化版实现代码:

let queue = []; // 存储 effect 的队列
let pending = false; // 是否正在刷新队列

function queueJob(job) {
  if (!queue.includes(job)) { // 避免重复添加
    queue.push(job);
  }
  queueFlush(); // 触发队列刷新
}

function queueFlush() {
  if (!pending) {
    pending = true;
    nextTick(flushSchedulerQueue); // 放入微任务队列
  }
}

function flushSchedulerQueue() {
  pending = false; // 重置状态
  const copy = [...queue]; // 创建队列副本,避免执行过程中队列发生变化
  queue.length = 0; // 清空队列

  for (let i = 0; i < copy.length; i++) {
    const job = copy[i];
    job(); // 执行副作用函数
  }
}

const resolvedPromise = Promise.resolve();
function nextTick(fn) {
  return resolvedPromise.then(fn); // 利用 Promise 创建微任务
}

// 示例用法
let count = 0;
const reactiveData = { value: 0 };
const effect = (fn, options = {}) => {
  const job = () => {
    fn();
  };
  job.id = count++; // 简单模拟 effect 的 id

  let scheduler = options.scheduler;

  const runner = () => {
    return fn();
  };
  runner.effect = {
    scheduler: scheduler
  };

  return runner;
};

const ref = (value) => {
    return reactive({value});
}

const reactive = (raw) => {
    return new Proxy(raw, {
        get(target, key) {
            track(target, key);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target[key] = value;
            trigger(target, key);
            return true;
        }
    })
}

le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 这里简单模拟,把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 放到 dep 里面
    // 实际 Vue 源码中会有更复杂的逻辑来判断当前是否需要 track
    if(activeEffect) {
        dep.add(activeEffect);
    }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depsMap) {
        return;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dep) {
        return;
    }

    dep.forEach(effect => {
        if(effect.scheduler) {
            effect.scheduler(effect);
        } else {
            effect();
        }
    });
}

let activeEffect = null;
const watchEffect = (fn, options = {}) => {
  const e = effect(fn, options);
  activeEffect = e; // 简单模拟,记录当前 effect,方便 track 函数使用
  e(); // 立即执行一次 effect
  activeEffect = null;
}

// 示例
const myRef = ref(0);
let updateCount = 0;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 1: myRef.value =', myRef.value.value);
    updateCount++;
}, {
    scheduler(effect) {
        console.log("Effect 1 scheduler called");
        queueJob(effect); // 使用 queueJob 加入队列
    }
});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 2: myRef.value =', myRef.value.value);
    updateCount++;
}, {
    scheduler(effect) {
        console.log("Effect 2 scheduler called");
        queueJob(effect); // 使用 queueJob 加入队列
    }
});

myRef.value.value++;
myRef.value.value++;

console.log('同步任务结束');
console.log('updateCount:', updateCount);

这段代码模拟了 scheduler 的基本工作流程:

  1. queueJob 函数负责将副作用函数放入队列中,并触发队列刷新。
  2. queueFlush 函数负责将 flushSchedulerQueue 函数放入微任务队列中。
  3. flushSchedulerQueue 函数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副作用函数并执行。
  4. nextTick 函数负责利用 Promise 创建微任务。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发现,尽管 myRef.value 连续增加了两次,但 effect 只执行了一次。这就是 scheduler 的功劳,它将多次数据变化合并成了一次组件更新。

组件更新的最小化

scheduler 在组件更新最小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 去重: queueJob 函数会检查队列中是否已经存在相同的副作用函数,避免重复添加。
  • 合并: 将多个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减少不必要的渲染。
  • 异步: 通过微任务机制,避免在同步任务中执行大量的 DOM 操作,防止页面卡顿。

假设我们有以下组件:

<template>
  <div>
    <p>Count: {{ count }}</p>
    <p>Message: {{ message }}</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watchEffec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message = ref('');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count.value);
    });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Message changed:', message.value);
    });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message.value = 'Count incremented';
    };

    return {
      count,
      message,
      increment,
    };
  },
};
</script>

在这个组件中,countmessage 是两个独立的响应式数据。当我们调用 increment 函数时,countmessage 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 scheduler,那么 watchEffect 会分别执行两次,导致组件更新两次。

但是,有了 scheduler,Vue 3 会将这两个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这意味着,watchEffect 只会执行一次,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渲染。

组件更新的最优顺序

除了最小化更新次数,scheduler 还需要考虑组件更新的顺序,确保关键组件优先更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Vue 3 采用了一种基于组件层级的优先级调度机制。这意味着,父组件的更新优先级高于子组件。这样可以确保页面的整体结构先更新,然后再更新细节部分。

此外,Vue 3 还允许开发者手动指定组件的更新优先级。可以通过 watchEffectoptions 参数来设置 flush 选项,指定副作用函数的执行时机:

  • pre 在组件更新之前执行。
  • sync 同步执行。
  • post 在组件更新之后执行。

默认情况下,flush 选项的值为 post。这意味着,副作用函数会在组件更新之后执行。

通过合理设置 flush 选项,我们可以灵活地控制组件的更新顺序,确保关键组件优先更新。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些需要立即更新的副作用函数设置为 flush: 'pre',确保它们在组件更新之前执行。

watchEffect(() => {
  // 需要立即更新的副作用函数
  console.log('This will be executed before component update');
}, {
  flush: 'pre',
});

源码分析

现在,让我们深入到 Vue 3 的源码中,看看 scheduler 的具体实现。

runtime-core 模块中,queueJob 函数的实现如下:

function queueJob(job: EffectScheduler) {
  if (!job.allowRecurse && job.computed) {
    // ... 省略 computed 相关的逻辑
  }

  if (queuedJobs.has(job)) {
    return
  }

  queuedJobs.add(job)
  queue.push(job)
  if (!isFlushing && !isBatching) {
    isFlushing = true
    nextTick(flushJobs)
  }
}

这段代码与我们之前的简化版实现类似,主要负责将副作用函数放入队列中,并触发队列刷新。

nextTick 函数的实现如下:

const resolvedPromise = Promise.resolve()

export function nextTick<T>(
  this: T,
  fn?: (this: T) => void
): Promise<void> {
  return resolvedPromise.then(this ? fn!.bind(this) : fn)
}

这段代码利用 Promise 创建微任务,确保副作用函数在当前任务执行完毕后尽快执行。

flushJobs 函数的实现如下:

function flushJobs() {
  isFlushing = false
  isBatching = false
  if (__DEV__) {
    flushErrors = []
  }
  try {
    queue.sort(comparator) // 排序
    for (flushIndex = 0; flushIndex < queue.length; flushIndex++) {
      const job = queue[flushIndex]
      if (job && job.active !== false) {
        if (__DEV__ && checkRecursiveUpdates(job)) {
          continue
        }
        // 执行 job
        callWithErrorHandling(job, null, ErrorCodes.SCHEDULER)
      }
    }
  } finally {
    flushIndex = 0
    queue.length = 0
    queuedJobs.clear()

    if (pendingPostFlushCbs.length) {
      flushPostFlushCbs(resolvedPromise)
    }
  }
}

这段代码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副作用函数并执行。注意,在执行之前,它会对队列进行排序,确保组件按照正确的顺序更新。排序函数 comparator 的实现如下:

const getId = (job: EffectScheduler) => (job.id == null ? Infinity : job.id)

const comparator = (a: EffectScheduler, b: EffectScheduler): number => {
  const aId = getId(a)
  const bId = getId(b)
  return aId - bId
}

这个排序函数根据 job.id 对队列进行排序。job.id 是一个数字,表示组件的更新优先级。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总结

effectscheduler 机制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整理和优化组件更新任务,确保组件以最小的次数和最优的顺序进行更新。

通过深入理解 scheduler 的实现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从而编写出更高效、更流畅的 Vue 应用。

特性 描述
异步更新 利用微任务队列,将多个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避免在同步任务中执行大量的 DOM 操作,防止页面卡顿。
优先级调度 基于组件层级的优先级调度机制,确保父组件的更新优先级高于子组件。允许开发者手动指定组件的更新优先级,确保关键组件优先更新。
去重 queueJob 函数会检查队列中是否已经存在相同的副作用函数,避免重复添加。
合并 将多个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减少不必要的渲染。
源码实现细节 queueJob 函数负责将副作用函数放入队列中,并触发队列刷新。nextTick 函数利用 Promise 创建微任务。flushJobs 函数负责从队列中取出副作用函数并执行,并在执行之前对队列进行排序。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