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 Vue 3 源码中 `normalizeSlotFn` 和 `renderSlot` 函数,它们如何处理插槽内容的渲染和作用域传递。

各位老铁,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源码导游,今天咱们不聊妹子,不谈人生,就死磕 Vue 3 源码里的两个小妖精:normalizeSlotFnrenderSlot。 别看它们名字平平无奇,实际上是 Vue 3 插槽机制的核心,理解了它们,你就能更好地驾驭插槽,在组件间灵活穿梭数据,做出更酷炫的界面。

准备好了吗?发车!

一、插槽是个啥玩意?为啥要有 normalizeSlotFnrenderSlot

先来复习一下插槽的概念。插槽,顾名思义,就是组件预留的“坑”,允许父组件往这些“坑”里填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组件可以更加通用,同样的组件,父组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插入不同的内容,实现高度的定制化。

Vue 3 里的插槽分为两种:

  • 默认插槽 (default slot): 没有名字的插槽,就像一个组件默认的“垃圾桶”,啥都能往里扔。
  • 具名插槽 (named slot): 有名字的插槽,父组件需要指定往哪个名字的插槽里插入内容,方便组件更精确地控制内容的渲染位置。
  • 作用域插槽 (scoped slot): 既能渲染父组件传递的内容,又能访问子组件内部的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

  1. 父组件传过来的插槽内容可能是 VNode,可能是渲染函数,也可能直接是字符串。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处理方式,把它们“标准化”成渲染函数,方便后续处理。这就是 normalizeSlotFn 的职责。

  2. 在子组件中,我们需要把插槽的内容渲染出来。但是,渲染的时候,我们需要传递一些数据给插槽,让父组件可以使用子组件内部的数据。这就是 renderSlot 的职责。

用大白话来说:

  • normalizeSlotFn 就像一个插槽内容的“预处理器”,把各种各样的插槽内容变成统一的“渲染函数”。
  • renderSlot 就像一个插槽内容的“渲染器”,负责把渲染函数渲染成 VNode,并且把子组件的数据传递给父组件。

二、normalizeSlotFn:插槽内容的“标准化”

normalizeSlotFn 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插槽内容变成一个渲染函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处理插槽内容,避免在渲染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类型错误。

我们来看一下 Vue 3 源码中 normalizeSlotFn 的简化版本:

function normalizeSlotFn(slot, props) {
  if (!slot) {
    return () => null; // 如果插槽不存在,返回一个空函数
  }

  if (typeof slot === 'function') {
    return (props) => {
      const res = slot(props); // 执行插槽函数,获取渲染结果
      return res;
    };
  }

  // 如果插槽不是函数,把它变成一个渲染函数
  return () => slot; // 返回一个渲染函数,直接返回插槽内容
}

这个函数接收两个参数:

  • slot: 插槽的内容,可能是 VNode、渲染函数、字符串等。
  • props: 传递给插槽的数据,通常是子组件内部的数据。

normalizeSlotFn 的逻辑如下:

  1. 如果 slot 不存在 (null/undefined),返回一个空函数,表示没有插槽内容。
  2. 如果 slot 是一个函数,直接返回这个函数。 如果slot是函数,它已经可以接受props参数并返回渲染结果了。
  3. 如果 slot 不是一个函数,把它包装成一个渲染函数,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直接返回 slot 的值。

举个例子:

  • 情况一:父组件传递的是 VNode:

    // 父组件
    <template>
      <MyComponent>
        <p>这是插槽内容</p>
      </MyComponent>
    </template>
    
    // 子组件
    <template>
      <div>
        <slot />
      </div>
    </template>

    在这个例子中,父组件传递的是一个 VNode (<p>这是插槽内容</p>)。 normalizeSlotFn 会把这个 VNode 包装成一个渲染函数,返回的函数会直接返回这个 VNode。

  • 情况二:父组件传递的是渲染函数:

    // 父组件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v-slot="{ message }">
          <p>{{ message }}</p>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 子组件
    <template>
      <div>
        <slot :message="internalMessage" />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nternalMessage: 'Hello from child!'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父组件传递的是一个渲染函数 (<template v-slot="{ message }">)。 normalizeSlotFn 会直接返回这个渲染函数。

总结一下,normalizeSlotFn 的作用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插槽内容“标准化”成渲染函数,方便后续的渲染。

三、renderSlot:插槽内容的“渲染”

renderSlot 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插槽的渲染函数渲染成 VNode,并且把子组件的数据传递给父组件。

我们来看一下 Vue 3 源码中 renderSlot 的简化版本:

import { createVNode, Fragment, openBlock, createBlock } from 'vue';

function renderSlot(slots, name, props = {}, fallback, noSlotted) {
  if (!slots) {
    return fallback && fallback(); // 如果 slots 不存在,返回 fallback 函数的结果
  }

  const slot = slots[name]; // 获取指定名称的插槽

  if (slot) {
    if (typeof slot !== 'function') {
      console.warn(`Invalid slot function for slot "${name}": Expected a function, but got ${typeof slot}.`);
      return null;
    }
    const slotFn = normalizeSlotFn(slot, props); // 标准化插槽函数
    const slotContent = slotFn(props); // 执行插槽函数,获取渲染结果

    // 如果渲染结果是数组,把它包装成 Fragment
    return createBlock(Fragment, null, slotContent);
  } else {
    return fallback && fallback(); // 如果插槽不存在,返回 fallback 函数的结果
  }
}

这个函数接收五个参数:

  • slots: 插槽对象,包含了所有的插槽信息。
  • name: 插槽的名称。
  • props: 传递给插槽的数据,通常是子组件内部的数据。
  • fallback: 备用内容,如果插槽不存在,会渲染备用内容。
  • noSlotted: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渲染默认插槽周围的包装元素。

renderSlot 的逻辑如下:

  1. 如果 slots 不存在,并且提供了 fallback 函数,则执行 fallback 函数并返回其结果。
  2. 根据 nameslots 对象中获取插槽内容。
  3. 如果插槽存在:
    • 使用 normalizeSlotFn 对插槽内容进行标准化,确保它是一个渲染函数。
    • 执行渲染函数,并且把 props 作为参数传递给渲染函数,获取渲染结果。
    • 如果渲染结果是一个数组,把它包装成 Fragment,避免出现多个根节点的问题。
    • 返回渲染结果。
  4. 如果插槽不存在,并且提供了 fallback 函数,则执行 fallback 函数并返回其结果。

举个例子:

// 父组件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v-slot="{ message }">
      <p>{{ message }}</p>
    </template>
  </MyComponent>
</template>

// 子组件
<template>
  <div>
    <slot name="default" :message="internalMessage">
      <p>This is fallback content</p>
    </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nderSlo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nternalMessage: 'Hello from child!'
    };
  },
  render() {
    return (
      <div>
        {renderSlot(this.$slots, 'default', { message: this.internalMessage }, () => <p>This is fallback content</p>)}
      </div>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

  • 父组件通过 v-slot 指令定义了一个具名插槽,并且传递了一个渲染函数。
  • 子组件使用 renderSlot 函数渲染插槽内容。
  • renderSlot 函数会执行父组件传递的渲染函数,并且把 internalMessage 作为 props 传递给父组件。
  • 父组件可以使用 message 变量访问子组件的数据。
  • 如果父组件没有提供插槽内容,renderSlot 函数会渲染 fallback 函数返回的内容。

四、normalizeSlotFnrenderSlot 的配合

normalizeSlotFnrenderSlot 就像一对好基友,一个负责“标准化”,一个负责“渲染”,配合起来才能完美地实现插槽的功能。

它们的配合流程如下:

  1. 在组件的渲染函数中,使用 renderSlot 函数渲染插槽内容。
  2. renderSlot 函数会首先检查插槽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渲染 fallback 内容。
  3. 如果插槽存在,renderSlot 函数会使用 normalizeSlotFn 对插槽内容进行标准化,确保它是一个渲染函数。
  4. renderSlot 函数会执行渲染函数,并且把子组件的数据作为 props 传递给渲染函数。
  5. 渲染函数会返回 VNode,renderSlot 函数会把 VNode 渲染到页面上。

用一张表格来总结一下:

函数 职责 输入 输出
normalizeSlotFn 把插槽内容“标准化”成渲染函数 slot (插槽内容,可能是 VNode、渲染函数、字符串等), props (传递给插槽的数据) 渲染函数 (如果 slot 是函数,直接返回 slot;如果 slot 不是函数,返回一个返回 slot 的函数)
renderSlot 把插槽的渲染函数渲染成 VNode,并且把子组件的数据传递给父组件 slots (插槽对象), name (插槽的名称), props (传递给插槽的数据), fallback (备用内容) VNode (如果插槽存在,返回插槽内容的 VNode;如果插槽不存在,返回 fallback 函数的结果)

五、总结

今天咱们一起深入分析了 Vue 3 源码中的 normalizeSlotFnrenderSlot 函数。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对 Vue 3 的插槽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记住,normalizeSlotFn 负责“标准化”,renderSlot 负责“渲染”,它们是 Vue 3 插槽机制的核心。 掌握了它们,你就能更好地驾驭插槽,在组件间灵活穿梭数据,做出更酷炫的界面!

各位老铁,下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