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Vue 2 响应式秘籍”讲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Vue 2 响应式系统里那些“不能说的秘密”,重点攻克响应式属性的添加/删除限制,以及 Vue.set
和 Vue.delete
这两把“尚方宝剑”的内部运作机制。准备好了吗? Let’s dive in!
开场白:响应式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基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实现数据劫持。它能让数据变化自动驱动视图更新,简直是前端开发者的福音。但正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一样,这个系统也有它的弱点——对于某些操作,它并不能完美地响应。
具体来说,Vue 2 无法检测到以下两种类型的变化:
- 直接通过索引修改数组,例如:
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 添加或删除对象的属性,例如:
vm.myObject.newProperty = 'hello'
或delete vm.myObject.existingProperty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 Vue 在初始化组件时,会遍历 data 对象的所有属性,并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它们转化为 getter/setter。但是,对于后续动态添加的属性,或者通过索引修改的数组项,Vue 就“鞭长莫及”了。
限制背后的原因: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局限性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劫持对象已存在的属性。它无法监听对象新增的属性,也无法监听数组通过索引直接修改的操作(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针对对象的属性,而不是数组的索引)。
举个栗子:data
初始化后才有的属性
var vm = new Vue({
data: {
message: 'Hello'
},
mounted: function() {
this.newProperty = 'World'; // 这样修改,视图不会更新
}
})
在这个例子中,newProperty
是在 mounted
钩子函数中添加的,而此时 Vue 已经完成了对 data
中 message
的响应式处理。因此,newProperty
并不具备响应式能力,修改它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再来一个:数组索引修改
<template>
<div>
<ul>
<li v-for="(item, index) in items" :key="index">{{ item }}</li>
</ul>
<button @click="updateItem">Update Item</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tems: ['A', 'B', 'C']
};
},
methods: {
updateItem() {
this.items[0] = 'D'; // 这样修改,视图可能不会立即更新
}
}
};
</script>
点击按钮,你会发现视图并不会立即更新。这是因为 Vue 无法检测到通过索引直接修改数组元素的操作。
解决方案:Vue.set
和 Vue.delete
(或 $set
/ $delete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Vue 提供了 Vue.set
和 Vue.delete
这两个全局 API (以及它们对应的实例方法 $set
和 $delete
)。它们的作用就是:
Vue.set(object, key, value)
/vm.$set(object, key, value)
: 向响应式对象中添加一个属性,并确保这个新属性也是响应式的,同时触发视图更新。Vue.delete(object, key)
/vm.$delete(object, key)
: 从响应式对象中删除一个属性,并触发视图更新。
用法示例:
// 添加属性
Vue.set(vm.myObject, 'newProperty', 'World');
// 或者
vm.$set(vm.myObject, 'newProperty', 'World');
// 删除属性
Vue.delete(vm.myObject, 'existingProperty');
// 或者
vm.$delete(vm.myObject, 'existingProperty');
// 修改数组
Vue.set(vm.items, 0, 'D');
//或者
vm.$set(vm.items, 0, 'D');
源码剖析:Vue.set
的实现
Vue.set
的核心思想是:
- 如果目标对象是数组,使用
splice
方法来触发更新。 - 如果目标对象是普通对象,直接设置属性,然后手动触发依赖更新。
让我们来看一下 Vue.set
的简化版源码(为了方便理解,省略了一些边界情况处理):
/**
* Set a property on an object. Adds the new property
* if it does not already exist.
*/
export function set (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val: any): any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if (target._isVue || (ob && ob.vmCount))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Avoid adding reactive properties to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data ' +
'at runtime - declare it upfront in the data option.'
)
return val
}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代码解释:
-
数组处理: 如果
target
是数组,并且key
是有效的数组索引,那么就使用splice
方法来插入新值。splice
方法会触发数组的__ob__.dep.notify()
,从而通知所有依赖该数组的 watcher 进行更新。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这行代码确保数组的长度足够容纳新的索引。 例如,如果数组长度为 5,而key
为 10,那么数组长度会被设置为 11,从而保证splice
操作不会出错。target.splice(key, 1, val)
:这行代码使用splice
方法在key
索引处插入新值val
。splice
方法会改变原数组,并且会触发数组的响应式更新。
-
已存在属性处理: 如果
key
已经在target
对象中存在,则直接赋值即可,赋值操作会触发响应式getter/setter,并更新视图。 -
Vue 实例或
$data
处理: 如果target
是 Vue 实例或者 Vue 实例的$data
对象,会发出警告,建议在 data 选项中预先声明这些属性。这是因为在 Vue 实例创建后动态添加响应式属性可能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问题。 -
非响应式对象处理: 如果
target
不是响应式对象(即没有__ob__
属性),那么直接设置属性即可。因为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响应式处理。 -
普通对象处理: 如果
target
是普通对象,并且尚未被观察(没有__ob__
属性),那么直接设置属性,然后返回。 -
响应式对象处理: 如果
target
是响应式对象(拥有__ob__
属性),说明这个对象已经被Observer
观察了。那么就需要: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调用defineReactive
函数,将新的属性转化为响应式属性。defineReactive
函数会为key
创建 getter/setter,并创建一个新的Dep
对象来管理依赖。ob.dep.notify()
:手动触发target
对象自身的依赖更新。这是因为添加新属性可能会影响到依赖于整个对象的 watcher。
defineReactive
函数简述
/**
* Define a reactive property on an Object.
*/
export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
obj: Object,
key: string,
val: any,
customSetter?: ?Function,
shallow?: boolean
) {
const dep = new Dep()
const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const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const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if ((!getter || setter) && arguments.length === 2) {
val = obj[key]
}
let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eslint-disable no-self-compare */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eslint-enable no-self-compare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ustomSetter) {
customSetter()
}
// #7981: for accessor properties without setter
if (getter && !setter) return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defineReactive
函数的核心就是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为对象的属性 key
定义 getter 和 setter。当读取 obj[key]
时,会触发 getter 函数,getter 函数会将当前活跃的 watcher ( Dep.target
) 收集到 dep
中,以及递归收集子对象的依赖。当设置 obj[key]
时,会触发 setter 函数,setter 函数会更新 val
的值,并且通知 dep
中所有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源码剖析:Vue.delete
的实现
Vue.delete
的实现与 Vue.set
类似,也是针对数组和对象分别处理:
- 如果目标对象是数组,使用
splice
方法来触发更新。 - 如果目标对象是普通对象,删除属性,然后手动触发依赖更新。
下面是 Vue.delete
的简化版源码:
/**
* Delete a property and trigger change if necessary.
*/
export function del (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target.splice(key, 1)
return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if (target._isVue || (ob && ob.vmCount))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Avoid deleting properties on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data ' +
'- just set it to null.'
)
return
}
if (!hasOwn(target, key)) {
return
}
delete target[key]
if (!ob) {
return
}
ob.dep.notify()
}
代码解释:
- 数组处理: 如果
target
是数组,并且key
是有效的数组索引,那么就使用splice
方法来删除元素。splice
方法会触发数组的__ob__.dep.notify()
,从而通知所有依赖该数组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 Vue 实例或
$data
处理: 如果target
是 Vue 实例或者 Vue 实例的$data
对象,会发出警告,建议将属性设置为null
而不是直接删除。 - 属性不存在处理: 如果
target
对象本身就不包含key
属性,那么直接返回,不做任何处理。 - 非响应式对象处理: 如果
target
不是响应式对象(即没有__ob__
属性),那么直接删除属性即可。 -
响应式对象处理: 如果
target
是响应式对象,那么:delete target[key]
:删除target
对象的key
属性。ob.dep.notify()
:手动触发target
对象自身的依赖更新。这是因为删除属性可能会影响到依赖于整个对象的 watcher。
$set
和 $delete
:实例方法的实现
$set
和 $delete
实际上只是 Vue.set
和 Vue.delete
的一个别名,它们在 Vue 实例内部直接调用了这两个全局 API。
Vue.prototype.$set = set
Vue.prototype.$delete = del
总结:Vue.set
和 Vue.delete
的威力
操作 | 是否自动更新视图? | 解决方案 |
---|---|---|
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
否 | Vue.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vm.myObject.newProperty = 'hello' |
否 | Vue.set(vm.myObject, 'newProperty', 'hello') |
delete vm.myObject.existingProperty |
否 | Vue.delete(vm.myObject, 'existingProperty') |
Vue.set
和 Vue.delete
是 Vue 2 响应式系统的重要补充,它们弥补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不足,使得我们可以更灵活地操作响应式数据,并确保视图能够及时更新。
最佳实践:避免运行时动态添加响应式属性
虽然 Vue.set
和 Vue.delete
提供了动态添加和删除响应式属性的能力,但最佳实践仍然是:尽量在 data
选项中预先声明所有需要的属性。 这样做可以:
-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让 Vue 的响应式系统更好地进行优化。
- 避免一些潜在的性能问题。
注意事项
-
Vue.set
和Vue.delete
只能用于响应式对象。 如果目标对象不是响应式对象,它们不会有任何效果。 -
避免过度使用
Vue.set
和Vue.delete
。 频繁地添加和删除属性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可能,尽量在初始化时就定义好所有需要的属性。 -
Vue.set
和Vue.delete
的返回值都是被修改的对象。
结束语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 Vue 2 响应式系统中属性添加/删除的限制,以及 Vue.set
和 Vue.delete
的实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能让你在 Vue 开发中更加游刃有余,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代码。
谢谢大家!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