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讲人,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聊聊 Pinia 源码中 getters
的缓存机制,以及它与 computed
的微妙关系。
今天咱们不搞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就用大白话、结合代码,把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扒个精光。
开场白:别小看 Getters,它们可是性能优化的秘密武器
在 Pinia 中,getters
的作用类似于 Vue 组件中的 computed
属性。它们允许我们从 state
中派生出新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缓存,避免重复计算。 想象一下,如果你需要频繁地根据用户的购物车商品计算总价,如果没有 getters
,每次访问总价都要重新计算一遍,这得多浪费资源啊!
getters
的缓存机制,正是 Pinia 性能优化的关键所在。 而它背后的功臣,就是 Vue 提供的 computed
属性,或者更确切地说,computed
的惰性求值特性。
第一幕:computed
的惰性求值:请开始你的表演
要理解 getters
的缓存机制,首先要搞清楚 computed
的惰性求值。 所谓惰性求值,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计算”。 只有在第一次访问 computed
属性时,才会进行计算。 之后,只要依赖的 state
没有发生变化,computed
就会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而不会重新计算。
举个例子: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doubleCount = computed(() => {
console.log("计算 doubleCount"); // 仅在第一次访问时打印
return count.value * 2;
});
console.log("程序开始");
console.log("第一次访问 doubleCount:", doubleCount.value); // 打印 "计算 doubleCount" 和 计算结果
console.log("第二次访问 doubleCount:", doubleCount.value); // 直接返回缓存结果,不打印 "计算 doubleCount"
count.value = 1;
console.log("修改 count 的值");
console.log("第三次访问 doubleCount:", doubleCount.value); // 打印 "计算 doubleCount" 和 计算结果,因为 count 变化了
在这个例子中,doubleCount
是一个 computed
属性,它依赖于 count
的值。 当我们第一次访问 doubleCount.value
时,会触发计算,并将结果缓存起来。 之后,只要 count
的值没有发生变化,再次访问 doubleCount.value
就会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而不会重新计算。
只有当我们修改了 count
的值之后,再次访问 doubleCount.value
才会重新触发计算。
这就是 computed
的惰性求值,它为 getters
的缓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第二幕:Pinia 中的 getters
:computed
的华丽变身
在 Pinia 中,getters
本质上就是利用 computed
来实现的。 当我们定义一个 getter
时,Pinia 会将其包装成一个 computed
属性。
让我们看看 Pinia 源码中关于 getters
的部分 (简化版,仅供参考):
function defineStore(id, options) {
const store = {};
// ... 其他代码 ...
if (options.getters) {
store.$getters = {};
for (const getterName in options.getters) {
store.$getters[getterName] = computed(() => {
// `this` 指向 store 实例
return options.getters[getterName].call(store, store);
});
}
}
// ... 其他代码 ...
return store;
}
从这段代码可以看出,Pinia 会遍历 options.getters
中的每一个 getter
,并使用 computed
函数将其包装起来。 注意 options.getters[getterName].call(store, store)
这一行, 它确保了 getter
函数中的 this
指向当前 store 实例,并且将 store 实例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 getter
函数。 这使得 getter
函数可以访问 store 的 state
和其他 getters
。
所以,当我们访问 store.$getters.myGetter
时,实际上就是在访问一个 computed
属性。 它会利用 computed
的惰性求值特性,对 getter
的结果进行缓存。
第三幕:代码实战:用 Getters 提升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 getters
的缓存机制,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 store,其中存储了一个商品列表和一个筛选条件。 我们需要根据筛选条件,从商品列表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商品。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ProductsStore = defineStore('products', {
state: () => ({
products: [
{ id: 1, name: 'Apple', category: 'Fruit', price: 1 },
{ id: 2, name: 'Banana', category: 'Fruit', price: 0.5 },
{ id: 3, name: 'Orange', category: 'Fruit', price: 0.75 },
{ id: 4, name: 'Carrot', category: 'Vegetable', price: 0.25 },
{ id: 5, name: 'Broccoli', category: 'Vegetable', price: 1.5 },
],
filterCategory: 'Fruit',
}),
getters: {
filteredProducts: (state) => {
console.log("计算 filteredProducts"); // 只有在 filterCategory 或 products 变化时才打印
return state.products.filter(product => product.category === state.filterCategory);
},
// 假设还有其他复杂的 getter,依赖 filteredProducts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state) => {
console.log("计算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return state.filteredProducts.filter(product => product.price > 0.8);
}
},
actions: {
setFilterCategory(category) {
this.filterCategory = category;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filteredProducts
getter,它会根据 filterCategory
的值,从 products
列表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商品。 我们还定义了一个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getter,它依赖于 filteredProducts
,筛选出价格高于 0.8 的商品。
现在,让我们在组件中使用这个 store:
<template>
<div>
<p>Filter Category: {{ productsStore.filterCategory }}</p>
<button @click="productsStore.setFilterCategory('Fruit')">Show Fruits</button>
<button @click="productsStore.setFilterCategory('Vegetable')">Show Vegetables</button>
<h3>Filtered Products:</h3>
<ul>
<li v-for="product in productsStore.filteredProducts" :key="product.id">
{{ product.name }} - {{ product.category }} - ${{ product.price }}
</li>
</ul>
<h3>Expensive Filtered Products:</h3>
<ul>
<li v-for="product in productsStore.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key="product.id">
{{ product.name }} - {{ product.category }} - ${{ product.price }}
</li>
</ul>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useProductsStore } from './stores/products';
const productsStore = useProductsStore();
</script>
当我们第一次加载组件时,会分别打印 "计算 filteredProducts" 和 "计算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之后,如果我们多次访问 productsStore.filteredProducts
和 productsStore.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控制台中都不会再打印任何东西,因为它们的结果已经被缓存了。
只有当我们点击按钮,修改了 filterCategory
的值之后,才会重新计算 filteredProducts
和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 而且,由于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依赖于 filteredProducts
,所以当 filteredProducts
重新计算时,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也会重新计算。
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 getters
的缓存机制。 它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应用的性能。
第四幕:Getters 的高级用法:传参 Getter
除了基本的 getter 外,Pinia 还支持传参 getter。 传参 getter 允许我们向 getter 函数传递参数,从而实现更灵活的数据派生。
要实现传参 getter,我们需要返回一个函数。 这个函数接受参数,并返回计算后的结果。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ProductsStore = defineStore('products', {
state: () => ({
products: [
{ id: 1, name: 'Apple', category: 'Fruit', price: 1 },
{ id: 2, name: 'Banana', category: 'Fruit', price: 0.5 },
{ id: 3, name: 'Orange', category: 'Fruit', price: 0.75 },
{ id: 4, name: 'Carrot', category: 'Vegetable', price: 0.25 },
{ id: 5, name: 'Broccoli', category: 'Vegetable', price: 1.5 },
],
}),
getters: {
productById: (state) => {
return (id) => {
console.log(`计算 productById(${id})`);
return state.products.find(product => product.id === id);
};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productById
getter,它接受一个 id
参数,并返回对应 id 的商品。
在组件中使用这个 getter:
<template>
<div>
<p>Product Name: {{ product ? product.name : 'Not Found' }}</p>
<button @click="getProduct(1)">Get Product 1</button>
<button @click="getProduct(6)">Get Product 6</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useProductsStore } from './stores/products';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productsStore = useProductsStore();
const product = ref(null);
const getProduct = (id) => {
product.value = productsStore.productById(id);
};
</script>
当我们点击按钮时,会调用 getProduct
函数,它会调用 productsStore.productById(id)
来获取商品。 每次调用 productsStore.productById(id)
都会重新计算,因为每次传递的 id
参数都不同。
重点:传参 Getters 不具备缓存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传参 getter 不具备缓存特性。 每次调用传参 getter,都会重新计算结果。 这是因为 computed
只能缓存无参函数的返回值。 对于需要传递参数的场景,我们需要自行实现缓存机制,或者使用其他更适合的方案,比如 actions。
第五幕:Getters 的依赖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getters
之间可以相互依赖。 当一个 getter
依赖于另一个 getter
时,如果被依赖的 getter
的值发生了变化,那么依赖它的 getter
也会重新计算。
前面 expensiveFilteredProducts
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这种依赖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构建复杂的数据派生逻辑,而无需担心性能问题。 Pinia 会自动处理 getters
之间的依赖关系,确保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重新计算。
总结:Getters,性能优化的好帮手
通过今天的讲解,相信大家对 Pinia 源码中 getters
的缓存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getters
本质上是利用 computed
的惰性求值特性来实现缓存的。 它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应用的性能。
在使用 getters
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getters
适用于从state
中派生出新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缓存的场景。getters
之间可以相互依赖,构建复杂的数据派生逻辑。- 传参 getter 不具备缓存特性。
表格总结:
特性 | 说明 |
---|---|
缓存机制 | 基于 computed 的惰性求值,仅在依赖的 state 发生变化时重新计算。 |
依赖关系 | getters 可以相互依赖,当被依赖的 getter 发生变化时,依赖它的 getter 也会重新计算。 |
传参 Getter | 返回一个函数,允许传递参数,但不具备缓存特性。 每次调用都会重新计算。 |
使用场景 | 从 state 派生数据,且需要缓存结果以提高性能的场景。例如,计算购物车总价、筛选商品列表等。 |
本质 | Pinia 的 getters 实际上是 computed 属性的封装,利用了 computed 的缓存特性。 |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