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 Vue 2 中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在依赖收集 (`dep.depend()`) 和派发更新 (`dep.notify()`) 过程中的具体代码逻辑。

Vue 2 数据响应式:Getter 和 Setter 的舞台剧

大家好,欢迎来到“Vue 2 数据响应式原理揭秘”讲座。今天,我们不搞虚的,直接深入 Vue 2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Object.definePropertygettersetter,看看它们如何在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舞台上,上演一出精彩的“你侬我侬”的戏码。

先别急着打瞌睡,这玩意儿虽然听起来枯燥,但理解了它,你就掌握了 Vue 2 的“葵花宝典”,以后面试、debug 都将如鱼得水。

1. 故事的背景:Vue 2 的响应式宇宙

在 Vue 2 的世界里,数据是会“呼吸”的。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页面上用到这些数据的组件会自动更新。 这种神奇的能力,就归功于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 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就是构建这个系统的基石。

简单来说,Vue 会遍历你的 data 对象,为每个属性都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定义 gettersetter。 这样,当你在 JavaScript 代码中读取或修改这些属性时,Vue 就能“监听到”这些操作,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 主角登场:gettersetter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基本用法:

let obj = {};
let value = 'Hello';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message',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Getting message:', value);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console.log('Setting message:', newValue);
    value = newValue;
  }
});

console.log(obj.message); // 输出: Getting message: Hello, Hello
obj.message = 'World';     // 输出: Setting message: World
console.log(obj.message); // 输出: Getting message: World, World

这个例子展示了 gettersetter 的基本功能:

  • getter: 当访问 obj.message 时,getter 函数会被调用,返回 value 的值。
  • setter: 当修改 obj.message 的值时,setter 函数会被调用,更新 value 的值。

在 Vue 2 中,gettersetter 不仅仅是简单的取值和赋值,它们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

3. 关键配角:Dep

在深入 gettersetter 的逻辑之前,我们需要认识一个重要的配角:Dep 类。 Dep (Dependency) 类的作用是管理依赖于某个数据的 Watcher 实例。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观察者列表”,当数据发生变化时,Dep 会通知列表中的所有 Watcher 实例,让它们进行更新。

Dep 类通常包含以下方法:

  • depend(): 用于收集依赖,将当前的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 notify(): 用于派发更新,通知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的所有 Watcher 实例进行更新。

4. getter 的戏份:依赖收集 (dep.depend())

当组件首次渲染或者响应式数据被访问时,会触发 getter 函数。 在 getter 函数中,Vue 会调用 dep.depend() 方法来收集依赖。

代码示例(简化版)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this.subs = []; // 存储 watcher 的列表
  }

  depend() {
    if (Dep.target && !this.subs.includes(Dep.target)) {
      this.subs.push(Dep.target);
    }
  }

  notify() {
    this.subs.forEach(watcher => {
      watcher.update();
    });
  }
}

Dep.target = null; // 静态属性,用于存储当前的 watcher 实例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 为每个属性创建一个 Dep 实例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function() {
      // 依赖收集的关键步骤
      if (Dep.target) { // 判断是否存在当前的 watcher
        dep.depend(); // 将当前的 watcher 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return;
      }
      val = newVal;
      dep.notify(); // 触发更新
    }
  });
}

// 模拟一个 watcher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
    this.vm = vm;
    this.expOrFn = expOrFn;
    this.cb = cb;
    this.value = this.get(); // 初始化时获取一次值,触发依赖收集
  }

  get() {
    Dep.target = this; // 将当前的 watcher 实例设置为 Dep.target
    const value = this.vm[this.expOrFn]; // 访问响应式数据,触发 getter
    Dep.target = null; // 清空 Dep.target
    return value;
  }

  update() {
    const newValue = this.vm[this.expOrFn];
    this.cb.call(this.vm, newValue, this.value);
    this.value = newValue;
  }
}

// 示例用法
const vm = {
  message: 'Hello'
};

defineReactive(vm, 'message', vm.message);

const watcher = new Watcher(vm, 'message', (newValue, oldValue) => {
  console.log(`message changed from ${oldValue} to ${newValue}`);
});

vm.message = 'World'; // 触发 setter,进而触发 notify

代码逻辑解读

  1. defineReactive 函数: 这个函数是定义响应式属性的关键。 它接受一个对象 obj,一个键 key,和一个值 val 作为参数。它会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obj[key] 定义 gettersetter
  2. Dep 实例: 在 defineReactive 函数中,为每个属性创建一个 Dep 实例。 这个 Dep 实例负责管理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 Watcher 实例。
  3. Dep.target: 这是一个静态属性,用于存储当前的 Watcher 实例。 在 Watcher 实例初始化或者更新时,会将自身赋值给 Dep.target,然后在访问响应式数据时,getter 就可以通过 Dep.target 知道是哪个 Watcher 实例正在访问该数据,从而将该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4. getter 函数的依赖收集: 在 getter 函数中,首先判断 Dep.target 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说明当前有 Watcher 实例正在访问该属性,那么就调用 dep.depend() 方法,将当前的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5. Watcher: Watcher 类的作用是监听数据的变化,并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回调函数。 在 Watcher 类的构造函数中,会立即执行 this.get() 方法,这个方法会访问响应式数据,触发 getter 函数,从而触发依赖收集。

更直观的解释

你可以把 Dep 类想象成一个粉丝群,每个响应式属性都有一个自己的粉丝群。 当有人(Watcher)在组件中使用了这个属性,他就成为了这个属性的粉丝,会被添加到这个粉丝群里。 getter 的作用就像是粉丝群的管理员,当有人访问这个属性时,管理员会检查这个人是不是已经加入粉丝群了,如果还没有,就把他拉进来。

表格总结 getter 的作用

步骤 代码 说明
1 if (Dep.target) 检查是否存在当前的 Watcher 实例。 Dep.target 相当于一个全局变量,指向当前正在计算的 Watcher 实例。
2 dep.depend() 如果存在 Watcher 实例,调用 dep.depend() 方法,将该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dep.depend() 内部会将 Dep.target (即当前的 Watcher 实例) 添加到 dep.subs 数组中。
3 return val 返回属性的值。

5. setter 的戏份:派发更新 (dep.notify())

当修改响应式属性的值时,会触发 setter 函数。 在 setter 函数中,Vue 会调用 dep.notify() 方法来派发更新。

代码示例(继续沿用上面的代码)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 为每个属性创建一个 Dep 实例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function() {
      // ... (getter 代码,同上)
    },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return;
      }
      val = newVal;
      dep.notify(); // 触发更新
    }
  });
}

代码逻辑解读

  1. setter 函数的更新触发: 在 setter 函数中,首先判断新值和旧值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说明数据没有发生变化,不需要进行更新。 如果不相等,则更新属性的值,并调用 dep.notify() 方法,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 Watcher 实例进行更新。
  2. dep.notify() 方法: dep.notify() 方法会遍历 Dep 的观察者列表 (dep.subs),并依次调用每个 Watcher 实例的 update() 方法。
  3. Watcher.update() 方法: Watcher.update() 方法会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将新值和旧值进行比较。 如果新值和旧值不相等,则调用 Watcher 实例的回调函数,触发组件的更新。

更直观的解释

setter 的作用就像是粉丝群的群主,当属性的值发生变化时,群主会发出一条通知,告诉所有粉丝:“喂!数据更新啦,快来看啊!” 收到通知的粉丝(Watcher)会立即行动,更新自己负责显示的内容。

表格总结 setter 的作用

步骤 代码 说明
1 if (newVal === val) 检查新值和旧值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则表示数据没有发生变化,不需要进行更新,直接返回。
2 val = newVal 更新属性的值。
3 dep.notify() 调用 dep.notify() 方法,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 Watcher 实例进行更新。 dep.notify() 内部会遍历 dep.subs 数组,并依次调用每个 Watcher 实例的 update() 方法。 Watcher.update() 方法会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将新值和旧值进行比较。 如果新值和旧值不相等,则调用 Watcher 实例的回调函数,触发组件的更新。

6. 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完整流程

现在,让我们把 gettersetter 的戏份串联起来,看看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完整流程:

  1. 组件首次渲染或访问响应式数据: 当组件首次渲染或者响应式数据被访问时,会触发 getter 函数。
  2. getter 函数进行依赖收集: 在 getter 函数中,Vue 会调用 dep.depend() 方法,将当前的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3. 修改响应式属性的值: 当修改响应式属性的值时,会触发 setter 函数。
  4. setter 函数派发更新: 在 setter 函数中,Vue 会调用 dep.notify() 方法,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 Watcher 实例进行更新。
  5. Watcher 实例收到更新通知: dep.notify() 方法会遍历 Dep 的观察者列表,并依次调用每个 Watcher 实例的 update() 方法。
  6. Watcher 实例更新组件: Watcher.update() 方法会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将新值和旧值进行比较。 如果新值和旧值不相等,则调用 Watcher 实例的回调函数,触发组件的更新。

7. 总结:gettersetter 的价值

Object.definePropertygettersetter 是 Vue 2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 它们通过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实现了数据驱动视图的效果,让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编写,而无需手动操作 DOM。

  • getter: 负责收集依赖,将 Watcher 实例添加到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
  • setter: 负责派发更新,通知 Dep 的观察者列表中的所有 Watcher 实例进行更新。

理解了 gettersetter 的工作原理,你就掌握了 Vue 2 响应式系统的“命脉”,可以更好地理解 Vue 2 的源码,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学习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8.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Proxy 的崛起

虽然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了 Vue 2 中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应用,但是也必须提一下,Vue 3 已经拥抱了 ProxyProxy 提供了更强大的拦截能力,可以监听更多类型的操作,例如属性的添加和删除。 相比于 Object.definePropertyProxy 具有以下优势:

  • 监听更多操作: Proxy 可以监听属性的添加和删除,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监听属性的读取和修改。
  • 无需遍历对象: Proxy 可以直接代理整个对象,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需要遍历对象的每个属性才能进行代理。
  • 性能更好: 在某些情况下,Proxy 的性能比 Object.defineProperty 更好。

简单 Proxy 示例

const obj = { name: 'Alice', age: 30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prop) {
    console.log(`Getting ${prop}`);
    return target[prop];
  },
  set(target, prop, value) {
    console.log(`Setting ${prop} to ${value}`);
    target[prop] = value;
    return true; // 表示设置成功
  }
});

console.log(proxy.name); // 输出: Getting name, Alice
proxy.age = 31;          // 输出: Setting age to 31

Vue 3 使用 Proxy 构建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响应式系统。 但是,Object.defineProperty 在 Vue 2 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对于学习 Vue 2 和理解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都有很大的帮助。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 Vue 2 的响应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记住,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框架,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迎刃而解。 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