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里面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ref
和 reactive
。 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长得有点像,但性格却大相径庭。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它们的底裤,看看它们在底层实现、内存占用和性能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开场白:认识一下我们的主角
首先,用人话说说 ref
和 reactive
是干嘛的。
-
ref
: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箱子”,你把任何值(原始值、对象、数组等等)放进去,ref
就会帮你创建一个“响应式引用”。你修改箱子里的东西,Vue 就能知道,然后更新视图。 -
reactive
: 它就像一个“魔法师”,能把一个普通的对象变成响应式对象。 你修改这个对象的属性,Vue 也能知道,然后更新视图。
第一幕:底层实现,扒开它们的底裤
好,现在是重头戏,咱们来看看它们的底层实现。
1. ref
的底层实现
ref
的核心在于创建一个包含 value
属性的对象,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或 Proxy
来拦截对 value
属性的访问和修改。 简单起见,我们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模拟:
function myRef(value) {
const refObject = {
get value() {
track(refObject, 'value'); // 追踪依赖
return 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if (newValue !== value) {
value = newValue;
trigger(refObject, 'value'); // 触发更新
}
}
};
return refObject;
}
// 模拟依赖追踪和触发
let activeEffect = null;
function effect(fn) {
activeEffect = fn;
fn(); // 立即执行一次,以便收集依赖
activeEffect = null;
}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s);
}
deps.add(activeEffect);
}
}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return;
}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forEach(effect => {
effect();
});
}
}
// 例子
const count = myRef(0);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count.value);
});
count.value++; // 输出 "Count is: 1"
代码解释:
myRef
函数创建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有一个value
属性,我们使用get
和set
拦截了对value
的访问和修改。track
函数用于追踪依赖,也就是当value
被读取时,记录下哪个effect
函数依赖了这个value
。trigger
函数用于触发更新,也就是当value
被修改时,通知所有依赖这个value
的effect
函数重新执行。effect
函数模拟了 Vue 的响应式副作用,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被重新执行。targetMap
是一个 WeakMap,用于存储目标对象和依赖关系。
Vue 3 实际源码中,ref
内部使用了 RefImpl
类来实现,并且使用了 Proxy
或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进行依赖追踪和触发更新,具体取决于浏览器是否支持 Proxy
。
2. reactive
的底层实现
reactive
的核心是使用 Proxy
来拦截对整个对象的所有属性的访问和修改。
function myReactive(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return target; // 不是对象,直接返回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track(target, key); // 追踪依赖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target[key];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oldValue !== value) {
trigger(target, key); // 触发更新
}
return result;
}
});
return proxy;
}
// 例子
const person = myReactive({ name: '张三', age: 20 });
effect(() => {
console.log('Person is:', person.name, person.age);
});
person.age = 21; // 输出 "Person is: 张三 21"
代码解释:
myReactive
函数创建了一个Proxy
对象,这个Proxy
对象拦截了对target
对象的所有属性的访问和修改。get
拦截器用于追踪依赖,也就是当对象的属性被读取时,记录下哪个effect
函数依赖了这个属性。set
拦截器用于触发更新,也就是当对象的属性被修改时,通知所有依赖这个属性的effect
函数重新执行。Reflect.get
和Reflect.set
用于执行默认的属性访问和修改操作。
Vue 3 实际源码中,reactive
内部使用了 createReactiveObject
函数来创建响应式对象,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 readonly
、shallowReactive
等。
总结一下:
特性 | ref |
reactive |
---|---|---|
作用对象 | 任何值 (原始值, 对象, 数组) | 对象 |
底层实现 | Object.defineProperty 或 Proxy (包裹 value 属性) |
Proxy (拦截整个对象) |
访问方式 | .value |
直接访问属性 |
使用场景 | 需要单独追踪和控制某个值的变化时 | 需要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时 |
第二幕:内存占用,算算它们的账
接下来,咱们来算算 ref
和 reactive
的内存账。
-
ref
: 因为ref
只是对一个值的简单封装,所以它的内存占用相对较小。 每次使用ref
, 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包含value
属性的对象。 对于原始值来说,这个开销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大型对象来说,如果大量使用ref
包裹,可能会增加一些内存占用。 -
reactive
:reactive
会递归地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包括对象的所有属性和嵌套对象。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对象非常大,或者嵌套层级很深,reactive
的内存占用会比较高。
举个栗子:
// ref 示例
const countRef = ref(0); // 创建一个 ref 对象,包含一个 value 属性,值为 0
// reactive 示例
const personReactive = reactive({ name: '李四', age: 25, address: { city: '北京' } }); // 创建一个 reactive 对象,递归地将 personReactive 对象的所有属性变成响应式
在这个例子中,countRef
的内存占用会比 personReactive
小得多,因为 personReactive
需要递归地处理 address
对象。
结论:
- 对于简单的数据,
ref
和reactive
的内存占用差异不大。 - 对于大型对象或嵌套对象,
reactive
的内存占用会明显高于ref
。 - 如果只需要追踪和控制某个值的变化,使用
ref
可以节省内存。 - 如果需要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使用
reactive
更方便。
第三幕:性能比拼,跑个分看看
最后,咱们来比拼一下 ref
和 reactive
的性能。
-
ref
: 由于ref
只需要追踪和控制value
属性的变化,所以它的性能通常比较好。 每次修改ref
的value
,只需要触发与该ref
相关的依赖更新。 -
reactive
:reactive
需要拦截对整个对象的所有属性的访问和修改,所以它的性能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当修改reactive
对象的某个属性时,可能会触发与该对象相关的多个依赖更新,特别是当对象比较大或者嵌套层级比较深时。
举个栗子:
// ref 示例
const countRef = ref(0);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countRef.value);
});
countRef.value++; // 只会触发与 countRef 相关的依赖更新
// reactive 示例
const personReactive = reactive({ name: '王五', age: 30 });
effect(() => {
console.log('Person is:', personReactive.name, personReactive.age);
});
personReactive.age++; // 可能会触发与 name 和 age 相关的依赖更新
在这个例子中,修改 countRef.value
只会触发一个依赖更新,而修改 personReactive.age
可能会触发多个依赖更新,因为 personReactive
对象可能还有其他属性被依赖。
结论:
- 对于简单的数据,
ref
和reactive
的性能差异不大。 - 对于大型对象或嵌套对象,
ref
的性能通常优于reactive
。 - 如果只需要追踪和控制某个值的变化,使用
ref
可以提高性能。 - 如果需要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并且对象比较小,使用
reactive
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幕:最佳实践,用好它们的姿势
了解了 ref
和 reactive
的底层实现、内存占用和性能差异之后,咱们来看看如何在实际开发中选择它们。
场景 | 推荐使用 | 理由 |
---|---|---|
需要追踪原始值 (number, string, boolean) | ref |
ref 可以直接追踪原始值的变化,而且性能更好。 |
需要追踪单个对象或数组 | ref |
虽然 reactive 也可以追踪对象和数组的变化,但是如果只需要追踪单个对象或数组,使用 ref 更简洁、更高效。 |
需要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且对象比较小 | reactive |
reactive 可以递归地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对象比较小,性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需要将整个对象变成响应式,且对象比较大 | reactive (结合 shallowReactive 或 readonly ) |
如果对象比较大,可以考虑使用 shallowReactive 或 readonly 来减少性能开销。 shallowReactive 只会将对象的第一层属性变成响应式,而 readonly 可以防止对象被修改。 |
需要在组件之间共享状态 | ref 或 reactive (结合 provide 和 inject ) |
可以使用 ref 或 reactive 创建响应式状态,然后使用 provide 和 inject 将状态共享给其他组件。 |
需要在模板中使用响应式数据 | ref 或 reactive |
在模板中可以直接使用 ref 的 value 属性,也可以直接使用 reactive 对象的属性。 |
总结
ref
和 reactive
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选择哪个,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 就像选对象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希望今天的讲座能让你对 ref
和 reactive
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