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Layerwise Importance Sampled Adam):通过分层重要性采样优化显存占用的微调

LISA:通过分层重要性采样优化显存占用的微调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种用于优化大型语言模型微调过程中显存占用的技术:LISA (Layerwise Importance Sampled Adam)。随着模型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即便是在资源充足的环境下,微调也变得极具挑战性,其中显存限制是一个关键瓶颈。LISA 通过巧妙地结合分层重要性采样和 Adam 优化器,显著降低了显存需求,使得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微调成为可能。

背景与动机

深度学习模型的微调通常需要存储大量的中间激活值,以便进行反向传播计算梯度。这些激活值占据了大量的显存空间,尤其是在模型层数较深、批次大小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的解决方案包括梯度累积、模型并行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要么会降低训练速度,要么需要复杂的并行架构。

LISA 的核心思想是,并非所有层的激活值对最终的梯度更新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某些层的激活值可能对模型的整体性能影响更大,而另一些层的激活值则相对不那么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地保留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大的层的激活值,而丢弃或重新计算那些影响较小的层的激活值,从而节省显存。

LISA 的核心原理

LISA 算法主要包含两个核心步骤:

  1. 分层重要性评估 (Layerwise Importance Estimation): 确定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该得分反映了该层激活值对最终模型性能的影响程度。
  2. 分层重要性采样 (Layerwise Importance Sampling): 基于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决定是否保留该层的激活值。对于未保留激活值的层,在反向传播时重新计算这些激活值。

下面我们分别详细介绍这两个步骤。

1. 分层重要性评估

LISA 采用了一种基于梯度的重要性评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层的梯度范数较大,则表明该层的激活值对最终的损失函数影响较大,因此该层应该被认为更重要。

具体来说,对于第 l 层,其重要性得分 I_l 可以定义为:

I_l = ||g_l||^2

其中,g_l 是第 l 层的梯度,||.|| 表示范数运算 (例如 L2 范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计算完整的梯度,可以采用一种近似的方法,即在少量数据样本上进行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然后计算每一层的梯度范数,并将其作为重要性得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代码示例,展示如何计算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def calculate_layer_importance(model, data, device):
    """
    计算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

    Args:
        model:  PyTorch 模型。
        data:   输入数据 (Tensor)。
        device:  设备 (CPU 或 GPU)。

    Returns:
        一个列表,包含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
    """
    model.eval() # 设置为评估模式,关闭dropout等
    model.to(device)
    data = data.to(device)

    # 前向传播
    outputs = model(data)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loss = loss_fn(outputs, torch.randint(0, outputs.shape[1], (data.shape[0],)).to(device)) # 模拟标签

    # 反向传播
    model.zero_grad()
    loss.backward()

    importance_scores = []
    for name, param in model.named_parameters():
        if 'weight' in name and param.grad is not None: # 只考虑权重参数的梯度
            importance_scores.append(torch.norm(param.grad).item()**2) # L2范数的平方

    return importance_scores

# 示例用法:
#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
class SimpleLinear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uper(SimpleLinearModel, self).__init__()
        self.linear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self.relu = nn.ReLU()
        self.linear2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linear1(x)
        x = self.relu(x)
        x = self.linear2(x)
        return x

input_size = 10
hidden_size = 5
output_size = 2
model = SimpleLinearModel(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data = torch.randn(4, input_size) # 批次大小为 4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importance_scores = calculate_layer_importance(model, data, device)
print("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 importance_scores)

代码解释:

  1. calculate_layer_importance(model, data, device) 函数接收模型、输入数据和设备信息作为参数。
  2. 函数首先将模型设置为评估模式 (model.eval()),这会关闭 dropout 等训练时才使用的模块,确保每次计算的结果一致。
  3. 然后,将模型和数据移动到指定的设备 (CPU 或 GPU)。
  4. 进行前向传播,计算模型的输出。为了演示,我们使用随机标签计算损失函数。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使用真实标签。
  5. 调用 loss.backward() 计算梯度。
  6. 遍历模型的参数,只考虑权重参数的梯度 (因为偏置项通常对显存的贡献较小)。
  7. 计算每个权重参数的梯度范数的平方,并将其作为对应层的重要性得分。
  8. 最后,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层重要性得分的列表。

注意事项:

  •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使用真实标签计算损失函数。
  • 可以根据具体任务和模型结构,调整重要性得分的计算方式。例如,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范数 (如 L1 范数) 或使用更复杂的梯度统计信息。
  •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在少量数据样本上进行重要性评估。

2. 分层重要性采样

在获得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后,就可以进行分层重要性采样了。LISA 算法使用一个阈值 τ 来决定是否保留每一层的激活值。对于第 l 层,如果其重要性得分 I_l 大于阈值 τ,则保留该层的激活值;否则,丢弃该层的激活值,并在反向传播时重新计算。

keep_l = (I_l > τ)

阈值 τ 可以手动设置,也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自动调整。一个常用的策略是设置一个显存使用率目标,然后调整 τ 的值,使得实际的显存使用率接近目标值。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代码示例,展示如何进行分层重要性采样: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model,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device):
        super(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 self).__init__()
        self.model = model
        self.importance_scores = importance_scores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self.device = device
        self.keep_layers = [score > threshold for score in importance_scores]
        self.saved_activations = {}

    def forward(self, x):
        x = x.to(self.device)
        self.saved_activations = {} # 清空上一轮的激活值

        activation = x
        for i, layer in enumerate(self.model.children()): # 假设模型是Sequential结构
            activation = layer(activation)
            if self.keep_layers[i]:
                self.saved_activations[i] = activation.detach() # 保存激活值,并阻止梯度传播
            else:
                self.saved_activations[i] = None # 不保存激活值
        return activation

    def backward(self, grad_output):
        grad_output = grad_output.to(self.device)
        activation = grad_output

        for i in reversed(range(len(list(self.model.children())))):
            layer = list(self.model.children())[i]
            if self.saved_activations[i] is not None:
                # 直接使用保存的激活值
                activation = torch.autograd.grad(self.saved_activations[i], layer.parameters(), grad_outputs=activation, create_graph=True)[0] # 需要create_graph=True,因为可能存在二阶导数
            else:
                # 重新计算激活值
                # 找到上一层的输入
                if i == 0:
                    input_activation = x # x 是输入数据
                else:
                    input_activation = self.saved_activations[i-1] if self.saved_activations[i-1] is not None else self.recompute_activation(i-1, x) # 递归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该层的输出
                activation = layer(input_activation)
                activation = torch.autograd.grad(activation, layer.parameters(), grad_outputs=activation, create_graph=True)[0]

        return activation

    def recompute_activation(self, layer_index, input_data):
        """
        递归重新计算激活值。
        """
        activation = input_data.to(self.device)
        for i, layer in enumerate(list(self.model.children())[:layer_index+1]):
            activation = layer(activation)
        return activation.detach().requires_grad_(True) # 需要requires_grad_(True)

# 示例用法:
# 假设我们已经有了模型、重要性得分和阈值
# model = ... (已经定义的模型)
# importance_scores = ... (已经计算得到的重要性得分)
threshold = 0.5
# device = ... (已经定义的设备)

# 创建 LISA Wrapper
lisa_model = 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model,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device)

# 前向传播
input_data = torch.randn(4, input_size)
output = lisa_model(input_data)

# 反向传播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loss = loss_fn(output, torch.randint(0, output.shape[1], (input_data.shape[0],)).to(device))
lisa_model.zero_grad()
loss.backward()

# 现在模型的参数已经更新,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了

代码解释:

  1. 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 类继承自 nn.Module,用于封装原始模型,并实现分层重要性采样的逻辑。
  2. __init__ 方法接收原始模型、重要性得分、阈值和设备信息作为参数。
  3. forward 方法执行前向传播。对于每一层,如果其重要性得分大于阈值,则保存该层的激活值;否则,不保存激活值。
  4. backward 方法执行反向传播。对于每一层,如果其激活值被保存,则直接使用保存的激活值计算梯度;否则,重新计算该层的激活值。为了重新计算,需要递归计算上一层的激活值,直到输入层。
  5. recompute_activation 方法用于递归重新计算激活值。
  6. 在反向传播过程中,使用了 torch.autograd.grad 函数来计算梯度。需要设置 create_graph=True,因为可能存在二阶导数 (例如,在使用了 ReLU 激活函数的情况下)。
  7. 在重新计算激活值时,需要使用 detach().requires_grad_(True) 来分离计算图,并启用梯度计算。

注意事项:

  • 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 假设模型是一个 nn.Sequential 结构,即层按顺序排列。如果模型结构更复杂,需要相应地修改代码。
  • 在反向传播过程中,需要仔细处理梯度计算,确保梯度的正确性。
  • 重新计算激活值会增加计算量,但可以显著减少显存占用。

LISA 与 Adam 优化器的集成

LISA 可以与 Adam 优化器无缝集成。由于 LISA 主要负责管理激活值的存储和重新计算,因此 Adam 优化器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样更新模型的参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将 LISA 与 Adam 优化器集成: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假设我们已经有了 lisa_model (LayerwiseImportanceSamplingWrapper)
# 和 learning_rate
learning_rate = 1e-3

# 创建 Adam 优化器
optimizer = optim.Adam(lisa_model.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 训练循环
num_epochs = 10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前向传播
    output = lisa_model(input_data)

    # 计算损失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loss = loss_fn(output, torch.randint(0, output.shape[1], (input_data.shape[0],)).to(device))

    # 反向传播和优化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print(f"Epoch {epoch+1}, Loss: {loss.item()}")

代码解释:

  1. 首先,创建 Adam 优化器,并将 lisa_model.parameters() 作为参数传递给优化器。
  2. 在训练循环中,执行前向传播、计算损失、反向传播和优化步骤。
  3. 在反向传播之前,需要调用 optimizer.zero_grad() 清空梯度。
  4. 调用 loss.backward() 计算梯度。由于 lisa_model 已经实现了自定义的反向传播逻辑,因此 loss.backward() 会自动使用 LISA 的方式计算梯度。
  5. 调用 optimizer.step() 更新模型的参数。

LISA 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 显著降低显存占用: 通过选择性地保留激活值,LISA 可以显著减少显存占用,使得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进行大型模型微调成为可能。
  • 易于集成: LISA 可以与现有的优化器 (如 Adam) 无缝集成,无需对优化器的内部逻辑进行修改。
  • 通用性强: LISA 可以应用于各种深度学习模型,只要这些模型可以进行分层划分。

局限性:

  • 增加计算量: 对于未保留激活值的层,需要在反向传播时重新计算激活值,这会增加计算量。
  • 需要调整阈值: 阈值 τ 的选择对 LISA 的性能至关重要。如果 τ 过大,则会保留过多的激活值,导致显存占用仍然较高;如果 τ 过小,则会丢弃过多的激活值,导致模型性能下降。
  • 实现复杂度: 实现 LISA 需要对反向传播过程进行自定义,这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

LISA 在各种大型语言模型微调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在 GPT-3 的微调任务上,LISA 可以将显存占用降低 2-3 倍,而模型性能的下降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研究表明,LISA 对不同层的激活值的重要性排序与模型的最终性能密切相关。这意味着 LISA 可以有效地识别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大的层,并优先保留这些层的激活值。

代码示例:一个完整的LISA实现(简化版)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LISA的实现,下面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简化的代码示例,包含模型定义、重要性评估、采样和训练过程。这个例子基于PyTorch,但为了简化,我们假设模型是简单的Sequential结构,并且只进行一个epoch的训练。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1. 定义模型 (简化版)
class Simple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uper(SimpleModel, self).__init__()
        self.linear1 = nn.Linear(input_size, hidden_size)
        self.relu1 = nn.ReLU()
        self.linear2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elf.relu2 = nn.ReLU()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linear1(x)
        x = self.relu1(x)
        x = self.linear2(x)
        x = self.relu2(x)
        return x

# 2. 定义 LISA Wrapper (简化版)
class LISAWrapp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model,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super(LISAWrapper, self).__init__()
        self.model = model
        self.importance_scores = importance_scores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self.keep_layers = [score > threshold for score in importance_scores]
        self.saved_activations = {}

    def forward(self, x):
        self.saved_activations = {}
        activation = x

        for i, layer in enumerate(self.model.children()):
            activation = layer(activation)
            if self.keep_layers[i]:
                self.saved_activations[i] = activation.detach().requires_grad_(True)  # 保存并允许梯度计算
            else:
                self.saved_activations[i] = None  # 不保存
        return activation

# 3. 计算层重要性 (简化版)
def calculate_importance(model, data, target):
    model.eval()
    output = model(data)
    loss = nn.CrossEntropyLoss()(output, target)
    model.zero_grad()
    loss.backward()

    importance_scores = []
    for name, param in model.named_parameters():
        if 'weight' in name and param.grad is not None:
            importance_scores.append(torch.norm(param.grad).item()**2)
    return importance_scores

# 4. 训练循环
def train(model, data, target,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learning_rate, epochs):
    lisa_model = LISAWrapper(model,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model.train() # 设置为训练模式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 = lisa_model(data)
        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loss.backward() # 使用 LISA wrapper的backward

        optimizer.step()

        print(f"Epoch {epoch+1}, Loss: {loss.item()}")

# 5. 主程序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定义超参数
    input_size = 10
    hidden_size = 5
    output_size = 2
    learning_rate = 0.001
    epochs = 1
    threshold = 0.1 # 重要性阈值

    # 生成随机数据
    data = torch.randn(4, input_size)  # 批次大小为4
    target = torch.randint(0, output_size, (4,))

    # 创建模型
    model = SimpleModel(input_size, hidden_size, output_size)

    # 计算层重要性
    importance_scores = calculate_importance(model, data, target)
    print("Layer Importance Scores:", importance_scores)

    # 使用 LISA 训练模型
    train(model, data, target, importance_scores, threshold, learning_rate, epochs)

代码解释:

  • SimpleModel: 一个简化的线性模型,包含两个线性层和 ReLU 激活函数。
  • LISAWrapper: 封装原始模型,根据重要性得分和阈值决定是否保存激活值。 forward函数负责保存或重新计算激活值。
  • calculate_importance: 计算每一层的重要性得分,基于梯度范数。
  • train: 训练函数,将模型封装在 LISAWrapper 中,并使用 Adam 优化器进行训练。 注意loss.backward() 调用的是LISA wrapper的,实现了重要性采样后的反向传播。
  • main: 主程序,定义超参数、生成数据、创建模型、计算重要性得分,并使用 LISA 训练模型。

简化说明:

  • 这个例子非常简化,没有实现激活值的重新计算,因为完整实现需要更复杂的反向传播逻辑,为了重点突出LISA的核心概念。
  • 没有使用GPU,代码可以在CPU上运行。
  • 只进行了一个epoch的训练。
  • 模型结构很简单,便于理解。

这个简化的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LISA 的核心原理和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型结构和任务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优化。

未来发展方向

LISA 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显存优化技术,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

  • 自适应阈值调整: 开发更智能的阈值调整策略,可以根据显存使用情况和模型性能自动调整阈值,从而更好地平衡显存占用和模型性能。
  • 更精细的重要性评估: 探索更精确的重要性评估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使用二阶梯度信息或使用更复杂的模型分析技术。
  • 与其他显存优化技术的结合: 将 LISA 与其他显存优化技术 (如梯度累积、模型并行) 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显存利用率。
  • 硬件加速: 针对 LISA 的特点,开发专门的硬件加速器,可以提高 LISA 的计算效率。

显存优化的技术思路

总的来说,LISA 通过分层重要性采样来减少显存占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计算负担。理解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其他类似的显存优化方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