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Serve在大模型部署中的应用:多模型复合流水线(Compound AI Systems)的编排

Ray Serve 在大模型部署中的应用:多模型复合流水线 (Compound AI Systems) 的编排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Ray Serve 在大模型部署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它来编排复杂的多模型复合流水线(Compound AI Systems)。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日益强大,实际应用场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往往需要将多个模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Ray Serve 正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构建、部署和管理这种复杂的系统。

1. 什么是多模型复合流水线?

多模型复合流水线,顾名思义,指的是由多个独立的模型或者服务模块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任务,通过数据传递和协作,最终完成整个流水线的目标。这种流水线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 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更小的、易于管理的模块,方便开发、测试和维护。
  • 可扩展性: 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地扩展每个模块,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
  • 灵活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组合不同的模块,构建不同的流水线,快速适应新的应用场景。
  • 资源优化: 可以针对不同模块选择最合适的硬件资源,例如,GPU密集型的模型部署在GPU服务器上,而CPU密集型的模型部署在CPU服务器上。

举个例子,一个完整的智能客服系统可能包含以下模块:

  1. 语音识别 (ASR): 将用户的语音转换为文本。
  2. 自然语言理解 (NLU): 理解用户意图,提取关键信息。
  3. 对话管理 (DM): 维护对话状态,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4. 自然语言生成 (NLG): 生成回复文本。
  5. 文本转语音 (TTS): 将回复文本转换为语音。

这些模块可以组成一个流水线,依次处理用户的请求,最终生成语音回复。

2. Ray Serve 简介

Ray Serve 是一个用于构建和部署在线服务的可扩展框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 简单易用: 使用 Python API 定义服务,无需复杂的配置。
  • 高性能: 利用 Ray 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
  • 动态可扩展性: 可以根据负载自动扩展服务实例。
  • 版本管理: 支持部署多个版本的服务,方便进行 A/B 测试和灰度发布。
  • 与 Ray 生态系统的集成: 可以与 Ray 的其他库(例如,Ray Data, Ray Train)无缝集成,构建完整的 AI 应用。

3. 使用 Ray Serve 编排多模型复合流水线

Ray Serve 提供了多种方式来编排多模型复合流水线,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 @serve.deployment 装饰器和 __call__ 方法。

3.1 基本示例:两阶段流水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包含两个模型的流水线:一个用于预处理数据,另一个用于进行预测。

import ray
from ray import serve

# 连接到 Ray 集群
ray.init()

@serve.deployment
class Preprocessor:
    def __init__(self, model_path):
        # 这里可以加载预处理模型
        self.model_path = model_path
        print(f"Loading Preprocessor model from {model_path}")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input_data = data["input"]
        # 模拟预处理
        processed_data = [x * 2 for x in input_data]
        print(f"Preprocessor received: {input_data}, processed: {processed_data}")
        return processed_data

@serve.deployment
class Predictor:
    def __init__(self, preprocessor):
        self.preprocessor = preprocessor.get_handle()  # 获取 Preprocessor 的句柄

    async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 调用 Preprocessor 进行预处理
        processed_data = await self.preprocessor.remote(request)
        # 模拟预测
        prediction = sum(processed_data)
        print(f"Predictor received: {processed_data}, prediction: {prediction}")
        return {"prediction": prediction}

# 部署流水线
preprocessor = Preprocessor.bind(model_path="/path/to/preprocessor")
predictor = Predictor.bind(preprocessor)

serve.run(predictor)

# 发送请求进行测试
import requests

test_data = {"input": [1, 2, 3, 4, 5]}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127.0.0.1:8000/", json=test_data)
print(f"Response: {response.json()}")

# 关闭 Ray 集群
ray.shutdown()

代码解释:

  1. ray.init(): 初始化 Ray 集群。
  2. @serve.deployment: 这个装饰器将 Python 类转换为可部署的服务。
  3. Preprocessor: 模拟一个预处理模型。__init__ 方法用于加载模型,__call__ 方法用于处理请求。
  4. Predictor: 模拟一个预测模型。__init__ 方法接收 Preprocessor 的句柄,__call__ 方法调用 Preprocessor 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预测。
  5. preprocessor = Preprocessor.bind(model_path="/path/to/preprocessor"): 创建 Preprocessor 的一个绑定实例。bind 方法允许我们传递初始化参数。
  6. predictor = Predictor.bind(preprocessor): 创建 Predictor 的一个绑定实例,并将 preprocessor 传递给它。
  7. serve.run(predictor): 部署服务。
  8. preprocessor.get_handle(): 获取 Preprocessor 部署的句柄。句柄允许我们异步调用其他服务。
  9. await self.preprocessor.remote(request): 异步调用 Preprocessor 服务。remote 方法将请求发送到 Preprocessor 服务,并返回一个 ray.ObjectRef 对象,可以使用 await 来等待结果。

流程说明:

  1. 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 input 数据的 POST 请求到 Predictor 服务。
  2. Predictor 服务接收到请求后,调用 Preprocessor 服务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3. Preprocessor 服务接收到请求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 Predictor 服务。
  4. Predictor 服务接收到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2 更复杂的流水线:多分支与路由

在更复杂的场景中,我们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输入选择不同的模型或者执行不同的流程。Ray Serve 也支持这种多分支和路由的场景。

import ray
from ray import serve
from typing import Dict

ray.init()

@serve.deployment
class ModelA: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input_data = data["input"]
        result = f"Model A processed: {input_data}"
        print(result)
        return {"result": result}

@serve.deployment
class ModelB: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input_data = data["input"]
        result = f"Model B processed: {input_data}"
        print(result)
        return {"result": result}

@serve.deployment
class Router:
    def __init__(self, model_a, model_b):
        self.model_a = model_a.get_handle()
        self.model_b = model_b.get_handle()

    async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input_data = data["input"]

        # 根据输入数据选择不同的模型
        if isinstance(input_data, int):
            result = await self.model_a.remote(request)
        else:
            result = await self.model_b.remote(request)
        return result

model_a = ModelA.bind()
model_b = ModelB.bind()
router = Router.bind(model_a, model_b)

serve.run(router)

# 测试
import requests

# 测试 Model A
test_data_a = {"input": 10}
response_a = requests.post("http://127.0.0.1:8000/", json=test_data_a)
print(f"Response A: {response_a.json()}")

# 测试 Model B
test_data_b = {"input": "hello"}
response_b = requests.post("http://127.0.0.1:8000/", json=test_data_b)
print(f"Response B: {response_b.json()}")

ray.shutdown()

代码解释:

  1. ModelAModelB: 模拟两个不同的模型,分别处理不同的输入。
  2. Router: 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处理。如果输入是整数,则调用 ModelA,否则调用 ModelB
  3. 路由逻辑: 在 Router 类的 __call__ 方法中,我们根据 input_data 的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模型。

流程说明:

  1. 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 input 数据的 POST 请求到 Router 服务。
  2. Router 服务接收到请求后,根据 input_data 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模型。
  3. 如果 input_data 是整数,则调用 ModelA 服务。
  4. 如果 input_data 是字符串,则调用 ModelB 服务。
  5. 被调用的模型服务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 Router 服务。
  6. Router 服务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3 使用 HTTP 代理进行更灵活的路由

Ray Serve 还提供了一个 HTTP 代理,允许我们根据 HTTP 请求的 Header 或 URL 路径来进行路由。这在需要更复杂的路由逻辑时非常有用。

import ray
from ray import serve
from starlette.requests import Request

ray.init()

@serve.deployment
class ModelC: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return "Handling /model_c"

@serve.deployment
class ModelD: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return "Handling /model_d"

serve.run(
    [
        ModelC.bind().options(route_prefix="/model_c"),
        ModelD.bind().options(route_prefix="/model_d"),
    ]
)

# 测试
import requests

response_c = requests.get("http://127.0.0.1:8000/model_c")
print(f"Response C: {response_c.text}")

response_d = requests.get("http://127.0.0.1:8000/model_d")
print(f"Response D: {response_d.text}")

ray.shutdown()

代码解释:

  1. ModelCModelD: 模拟两个不同的模型。
  2. options(route_prefix="/model_c"): 使用 options 方法设置服务的路由前缀。当请求的 URL 路径以 /model_c 开头时,请求将被路由到 ModelC 服务。
  3. serve.run(...): 同时部署两个服务,并设置不同的路由前缀。

流程说明:

  1. 客户端发送一个 GET 请求到 http://127.0.0.1:8000/model_c
  2. Ray Serve 的 HTTP 代理根据 URL 路径将请求路由到 ModelC 服务。
  3. ModelC 服务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4. 客户端发送一个 GET 请求到 http://127.0.0.1:8000/model_d
  5. Ray Serve 的 HTTP 代理根据 URL 路径将请求路由到 ModelD 服务。
  6. ModelD 服务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4. 大模型部署的注意事项

在部署大模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资源需求: 大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 GPU 内存和计算资源。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并进行优化,以提高性能。
  • 模型加载: 大模型的加载时间可能很长。可以使用延迟加载或者模型共享等技术来减少启动时间。
  • 并发处理: 大模型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需要进行负载测试,并根据结果调整服务实例的数量。
  • 监控和日志: 需要对服务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使用 Ray 的监控工具或者第三方监控工具。
  • 成本优化: 大模型的部署和运行成本通常很高。需要进行成本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例如,使用 Spot Instances, 调整模型大小,使用模型压缩等技术。

5. 实际案例:基于 Ray Serve 的智能问答系统

下面是一个基于 Ray Serve 的智能问答系统的简化示例,展示了如何将多个大模型串联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

import ray
from ray import serve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ray.init()

@serve.deployment(num_replicas=1, ray_actor_options={"num_cpus": 2})
class QuestionAnsweringModel:
    def __init__(self, model_name="distilbert-base-cased-distilled-squad"):
        self.nlp = pipeline("question-answering", model=model_name, tokenizer=model_name)
        print(f"Loaded QA model: {model_name}")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question = data["question"]
        context = data["context"]
        result = self.nlp(question=question, context=context)
        print(f"Question: {question}, Answer: {result['answer']}")
        return result

@serve.deployment
class InputValidator:
    def __init__(self, qa_model):
        self.qa_model = qa_model.get_handle()

    async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data = request.json()
        if not isinstance(data, dict) or "question" not in data or "context" not in data:
            return {"error": "Invalid input format.  Requires 'question' and 'context' keys."}
        return await self.qa_model.remote(request)

qa_model = QuestionAnsweringModel.bind()
validator = InputValidator.bind(qa_model)

serve.run(validator)

# 测试
import requests

test_data = {
    "question": "What is Ray?",
    "context": "Ray is a distributed execution framework designed for scaling AI and Python workloads."
}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127.0.0.1:8000/", json=test_data)
print(f"Response: {response.json()}")

ray.shutdown()

代码解释:

  1. QuestionAnsweringModel: 使用 transformers 库加载一个问答模型。
  2. InputValidator: 验证输入数据的格式,确保包含 questioncontext 字段。
  3. num_replicas=1, ray_actor_options={"num_cpus": 2}: num_replicas 参数指定服务实例的数量。ray_actor_options 参数允许我们配置 Ray Actor 的资源需求,例如,CPU 和 GPU。

流程说明:

  1. 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 questioncontext 数据的 POST 请求到 InputValidator 服务。
  2. InputValidator 服务验证输入数据的格式。
  3. 如果输入数据格式正确,则调用 QuestionAnsweringModel 服务。
  4. QuestionAnsweringModel 服务根据 questioncontext 提取答案,并将结果返回给 InputValidator 服务。
  5. InputValidator 服务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6. 总结:Ray Serve 助力复杂AI流水线的构建和管理

通过今天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Ray Serve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部署和管理复杂的多模型复合流水线。它具有简单易用、高性能、动态可扩展性等优点,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利用 Ray Serve,我们可以将大模型无缝集成到我们的应用中,构建更智能、更强大的 AI 系统。Ray Serve通过灵活的部署方式和路由策略,降低了多模型协同的复杂性,加速了AI应用的落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