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 源码漫游:Compiler-Core 与 Runtime-Core 的爱恨情仇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老码,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源码中两个非常关键的模块: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它们就像一对欢喜冤家,相爱相杀,共同支撑起了 Vue 3 的整个运行机制。
很多同学学习 Vue 3 源码,一上来就被这两个模块给唬住了。它们到底干啥的?有什么区别?怎么配合工作的?别慌,今天老码就用大白话把它们扒个精光,保证你听完之后,对 Vue 3 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一、什么是 Compiler-Core?
简单来说,compiler-core
的职责就是把你的模板代码(template)转换成渲染函数(render function)。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翻译官,专门负责把 Vue 的模板语言翻译成浏览器能够理解的 JavaScript 代码。举个例子:
<template>
<div>
<h1>{{ message }}</h1>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template>
这段模板代码,经过 compiler-core
的处理,会变成类似这样的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Block as _createElementBlock,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createVNode as _createVNode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createElementBlock("div", null, [
_createElementBlock("h1",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essage), 1 /* TEXT */),
_createElementBlock("button", { onClick: _ctx.handleClick }, "Click me", 8 /* PROPS */, ["onClick"])
]))
}
你看,原来的 HTML 标签变成了 _createElementBlock
函数的调用,{{ message }}
变成了 _toDisplayString
函数的调用,@click
事件变成了 onClick
属性的绑定。
Compiler-Core 的主要流程:
- 解析 (Parsing): 将模板字符串解析成抽象语法树 (AST)。AST 是一种树形结构,用来表示模板的语法结构。
- 转换 (Transforming): 对 AST 进行转换,比如处理指令、事件绑定、动态属性等等。
- 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 将转换后的 AST 生成渲染函数代码。
Compiler-Core 的核心功能:
- HTML 解析器: 将 HTML 字符串解析成 AST。
- 指令处理器: 处理各种 Vue 指令,例如
v-if
、v-for
、v-bind
等。 - 表达式编译器: 将表达式编译成可执行的 JavaScript 代码。
- 代码生成器: 生成渲染函数代码。
Compiler-Core 的目录结构(简化版):
compiler-core/
├── ast.ts # 定义 AST 节点类型
├── compile.ts # 编译入口函数
├── codegen.ts # 代码生成器
├── parse.ts # HTML 解析器
├── transform.ts # 转换器
└── ...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解析示例,感受一下 Compiler-Core 的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有以下模板:
<div>{{ message }}</div>
解析过程(简化版):
-
解析器 (parse.ts) 会将这段模板解析成如下 AST:
{ type: 0, // NodeTypes.ROOT children: [ { type: 1, // NodeTypes.ELEMENT tag: 'div', children: [ { type: 5, // NodeTypes.INTERPOLATION content: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message', isStatic: false } } ] } ] }
这个 AST 描述了模板的结构:一个根节点,包含一个
div
元素,div
元素包含一个插值表达式{{ message }}
。 -
转换器 (transform.ts) 会对 AST 进行转换,例如添加一些属性、优化节点等等。
-
代码生成器 (codegen.ts) 会将转换后的 AST 生成渲染函数代码:
import { createElementBlock as _createElementBlock,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createElementBlock("div",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essage))) }
这段代码会创建一个
div
元素,并将_ctx.message
的值插入到div
元素中。
二、什么是 Runtime-Core?
runtime-core
的职责是根据渲染函数创建和更新虚拟 DOM (Virtual DOM),并将虚拟 DOM 渲染到真实 DOM 上。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舞台导演,负责根据剧本(渲染函数)指挥演员(组件)在舞台上表演(更新 DOM)。
Runtime-Core 的主要流程:
- 创建虚拟 DOM (Create VNode): 根据渲染函数创建虚拟 DOM 树。
- 挂载 (Mounting): 将虚拟 DOM 树挂载到真实 DOM 上。
- 更新 (Patching):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更新虚拟 DOM 树,并将更新应用到真实 DOM 上。
Runtime-Core 的核心功能:
- 虚拟 DOM (VNode): 定义虚拟 DOM 的数据结构和操作。
- 渲染器 (Renderer): 将虚拟 DOM 渲染到真实 DOM 上。
- 组件 (Component): 定义组件的生命周期和更新机制。
- 响应式系统 (Reactivity): 追踪数据的变化,并触发组件的更新。
Runtime-Core 的目录结构(简化版):
runtime-core/
├── vnode.ts # 定义 VNode 类型和操作
├── renderer.ts # 渲染器
├── component.ts # 组件相关逻辑
├── reactivity.ts # 响应式系统
└── ...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渲染示例,感受一下 Runtime-Core 的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有以下虚拟 DOM:
{
type: 'div',
props: {},
children: 'Hello, Vue!'
}
渲染过程(简化版):
-
渲染器 (renderer.ts) 会根据这个虚拟 DOM 创建一个真实的 DOM 元素:
const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textContent = 'Hello, Vue!';
-
渲染器 会将这个 DOM 元素添加到页面中: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iv);
这样,页面上就会显示 "Hello, Vue!"。
-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例如
children
的值变成了 "Hello, World!",渲染器会更新 DOM 元素:div.textContent = 'Hello, World!';
页面上的文本也会相应地更新为 "Hello, World!"。
三、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如何协同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 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的职责,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呢?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流程图来表示:
+---------------------+ +---------------------+ +---------------------+
| Template (Vue文件) | -> | Compiler-Core | -> | Render Function |
+---------------------+ +---------------------+ +---------------------+
|
| 生成
v
+---------------------+ +---------------------+ +---------------------+
| Render Function | -> | Runtime-Core | -> | Real DOM |
+---------------------+ +---------------------+ +---------------------+
|
| 创建和更新
v
+---------------------+
| Virtual DOM |
+---------------------+
具体来说,它们之间的协作流程如下:
- Compiler-Core 将模板代码编译成渲染函数。
- Runtime-Core 使用渲染函数创建虚拟 DOM。
- Runtime-Core 将虚拟 DOM 渲染到真实 DOM 上。
-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Runtime-Core 更新虚拟 DOM,并将更新应用到真实 DOM 上。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 Vue 组件:
<template>
<div>{{ messag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message: 'Hello, Vue!'
}
}
}
</script>
-
Compiler-Core 会将模板代码编译成渲染函数:
import { createElementBlock as _createElementBlock, toDisplayString as _toDisplayString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createElementBlock("div",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essage))) }
-
Runtime-Core 会使用这个渲染函数创建虚拟 DOM:
{ type: 'div', props: {}, children: 'Hello, Vue!' }
-
Runtime-Core 会将这个虚拟 DOM 渲染到真实 DOM 上,页面上会显示 "Hello, Vue!"。
-
当
message
的值发生变化时,例如变成了 "Hello, World!",Runtime-Core 会更新虚拟 DOM:{ type: 'div', props: {}, children: 'Hello, World!' }
-
Runtime-Core 会将更新应用到真实 DOM 上,页面上的文本也会相应地更新为 "Hello, World!"。
总结:
compiler-core
负责将模板代码转换成渲染函数,相当于把人类能看懂的语言翻译成机器能执行的指令。runtime-core
负责根据渲染函数创建和更新虚拟 DOM,并将虚拟 DOM 渲染到真实 DOM 上,相当于执行机器指令,最终呈现给用户界面。
四、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的分工优势
将编译和运行时分离,是 Vue 3 的一个重要设计决策,带来了很多好处:
- 更高的性能: 通过预编译模板,可以减少运行时的计算量,提高渲染性能。
- 更小的体积: 可以将编译时的代码和运行时的代码分离,减少运行时的代码体积。
- 更好的可扩展性: 可以更容易地扩展 Vue 的功能,例如添加新的指令、组件等等。
- 更灵活的部署: 可以将 Vue 应用部署到不同的平台,例如浏览器、服务器、Native 应用等等。
表格总结:
特性 | Compiler-Core | Runtime-Core |
---|---|---|
职责 | 模板编译 (Template -> Render Function) | 虚拟 DOM 创建与更新 (Render Function -> Real DOM) |
输入 | Vue 模板代码 (Template) | 渲染函数 (Render Function) |
输出 | 渲染函数 (Render Function) | 真实 DOM (Real DOM) |
核心功能 | HTML 解析、指令处理、表达式编译、代码生成 | 虚拟 DOM、渲染器、组件、响应式系统 |
工作阶段 | 编译时 | 运行时 |
性能影响 | 优化编译过程,减少运行时计算 | 优化虚拟 DOM 操作,提高渲染效率 |
体积影响 | 编译时代码可以独立存在,减少运行时体积 | |
可扩展性 | 易于扩展新的指令、组件等 | |
灵活性 | 支持不同的编译目标 (浏览器、服务器、Native) |
五、深入代码:窥探 Compiler-Core 的 AST 结构
前面我们提到,compiler-core
的第一步是将模板解析成 AST。 现在我们来稍微深入一点,看看 AST 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Vue 3 的 AST 节点类型定义在 compiler-core/ast.ts
文件中。 它定义了各种各样的节点类型,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法结构。
一些常见的 AST 节点类型:
- Root (根节点): 表示整个模板的根节点。
- Element (元素节点): 表示 HTML 元素,例如
<div>
、<span>
等。 - Text (文本节点): 表示文本内容。
- Interpolation (插值节点): 表示插值表达式,例如
{{ message }}
。 - SimpleExpression (简单表达式节点): 表示简单的 JavaScript 表达式,例如
message
、1 + 1
等。 - CompoundExpression (复合表达式节点): 表示复杂的 JavaScript 表达式,例如
message + '!'
、handleClick()
等。 - Attribute (属性节点): 表示 HTML 属性,例如
class
、id
等。 - Directive (指令节点): 表示 Vue 指令,例如
v-if
、v-for
等。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模板:
<div id="app" v-if="isShow">
<h1>{{ message }}</h1>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这段模板对应的 AST 结构如下(简化版):
{
type: 0, // NodeTypes.ROOT
children: [
{
type: 1, // NodeTypes.ELEMENT
tag: 'div',
props: [
{
type: 6, // NodeTypes.ATTRIBUTE
name: 'id',
value: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app',
isStatic: true
}
},
{
type: 7, // NodeTypes.DIRECTIVE
name: 'if',
exp: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isShow',
isStatic: false
}
}
],
children: [
{
type: 1, // NodeTypes.ELEMENT
tag: 'h1',
children: [
{
type: 5, // NodeTypes.INTERPOLATION
content: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message',
isStatic: false
}
}
]
},
{
type: 1, // NodeTypes.ELEMENT
tag: 'button',
props: [
{
type: 7, // NodeTypes.DIRECTIVE
name: 'on',
arg: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click',
isStatic: true
},
exp: {
type: 4, // NodeTypes.SIMPLE_EXPRESSION
content: 'handleClick',
isStatic: false
}
}
],
children: [
{
type: 2, // NodeTypes.TEXT
content: 'Click me'
}
]
}
]
}
]
}
可以看到,AST 完整地描述了模板的语法结构,包括元素、属性、指令、文本等等。 compiler-core
会对这个 AST 进行转换,最终生成渲染函数代码。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了 Vue 3 源码中的 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模块。 我们学习了它们的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如何协同工作。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运行机制,为以后深入学习 Vue 3 源码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住,compiler-core
是翻译官,负责将模板代码翻译成渲染函数; runtime-core
是舞台导演,负责根据渲染函数创建和更新虚拟 DOM。 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共同构建了 Vue 3 强大的渲染能力。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下次有机会,老码再带大家一起探索 Vue 3 源码的更多奥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