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渲染器中的 renderer
模块,特别是那个神奇的 createApp
方法。这玩意儿是 Vue 应用的起点,它就像个超级孵化器,把你的组件代码变成能跑在浏览器上的真实 DOM 节点。咱们一步一步解剖它,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开场白:Vue 应用的宇宙大爆炸
想象一下,Vue 应用就像一个宇宙,而 createApp
就是那个创造宇宙的大爆炸。它接收你的根组件,然后开始一系列初始化操作,最终把你的应用挂载到页面上。没有 createApp
,你的 Vue 代码就只是一堆静态文件,没法动起来。
createApp
方法的真面目
首先,咱们来看看 createApp
方法长什么样。它实际上是一个函数,定义在 packages/runtime-dom/src/index.ts
文件中(如果你用的是 Vue 3 的 runtime-dom 版本)。它的核心逻辑是委托给 packages/runtime-core/src/apiCreateApp.ts
中的 createAppAPI
来实现的。
// packages/runtime-dom/src/index.ts
import { createRenderer } from '@vue/runtime-core'
// 省略其他代码
const { render, createApp } = createRenderer(rendererOptions)
export {
// 省略其他代码
createApp
}
// packages/runtime-core/src/apiCreateApp.ts
export function createAppAPI<HostElement>(
render: RootRenderFunction<HostElement>
): CreateAppFunction<HostElement> {
return function createApp(rootComponent: Component, rootProps: Data | null = null) {
// 省略内部逻辑
}
}
看到没?createApp
实际上是由 createRenderer
创建出来的。createRenderer
接收一些平台相关的选项(比如在浏览器中如何创建 DOM 元素),然后返回一个包含 render
和 createApp
方法的对象。
createApp
内部的乾坤
好,现在咱们进入 createApp
的内部,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
-
创建 App 上下文 (App Context)
createApp
首先会创建一个 App 上下文。这个上下文就像一个全局的容器,存储了应用级别的信息,比如全局组件、全局指令、全局混入、插件等等。const context = createAppContext()
createAppContext
函数负责创建这个上下文对象。它里面主要包含以下信息:属性 类型 描述 app
App<HostElement>
应用实例本身 config
AppConfig
应用配置,包括全局组件、指令、混入、编译器选项等 mixins
ComponentOptions[]
全局混入 components
Record<string, Component>
全局注册的组件 directives
Record<string, Directive>
全局注册的指令 provides
Record<string | symbol, any>
provide/inject 的 provide 数据 optionsCache
WeakMap<Component, ComponentOptions>
组件选项缓存,用于性能优化 propsCache
WeakMap<Component, string[]>
组件 props 缓存,用于性能优化 emitsCache
WeakMap<Component, EmitsOptions>
组件 emits 缓存,用于性能优化 plugins
any[]
已经安装的插件 mixins
ComponentOptions[]
全局混入 isNativeTag
(tag: string) => boolean
判断是否是原生标签的函数,由平台提供 directive
(name: string, directive: Directive) => App
注册全局指令 component
(name: string, component: Component) => App
注册全局组件 use
(plugin: Plugin, ...options: any[]) => App
安装插件 mixin
(mixin: ComponentOptions) => App
注册全局混入 -
创建 App 实例
有了 App 上下文,就可以创建真正的 App 实例了。这个实例是一个对象,包含了
mount
、unmount
、provide
、component
、directive
、use
、mixin
等方法。这些方法允许你对应用进行各种配置和操作。const app = { _uid: uid++, _component: rootComponent as ConcreteComponent, _props: rootProps, _container: null, _context: context, _instance: null, version, get config() { return context.config }, set config(v) { if (__DEV__) { warn( `app.config cannot be replaced. Modify individual options instead.` ) } }, use(plugin: Plugin, ...options: any[]) { // 省略插件安装逻辑 }, mixin(mixin: ComponentOptions) { // 省略混入逻辑 }, component(name: string, component: Component) { // 省略组件注册逻辑 }, directive(name: string, directive: Directive) { // 省略指令注册逻辑 }, mount(rootContainer: HostElement | string, isHydrate?: boolean, isSVG?: boolean): any { // 省略挂载逻辑 }, unmount() { // 省略卸载逻辑 }, provide(key: InjectionKey<any> | string | number, value: any) { // 省略 provide 逻辑 } }
这里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_component
: 存储了根组件。_props
: 存储了传递给根组件的 props。_container
: 初始值为null
,在mount
方法中会被设置为挂载的目标 DOM 元素。_context
: 指向之前创建的 App 上下文。
-
mount
方法:应用的起飞跑道mount
方法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负责将你的 Vue 应用挂载到指定的 DOM 元素上,并启动渲染过程。mount(rootContainer: HostElement | string, isHydrate?: boolean, isSVG?: boolean): any { if (!isMounted) { const container = normalizeContainer(rootContainer) if (!container) { if (__DEV__) { warn(`Invalid container: ${rootContainer}`) } return } app._container = container // 清空容器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st vnode = createVNode(rootComponent as ConcreteComponent, rootProps) // store app context on the root VNode. // this will be set on the root instance on initial mount. vnode.appContext = context // HMR root check if (__DEV__) { (context.config.globalProperties as any).__VUE_DEVTOOLS_ROOT_COMPONENT__ = vnode } // 调用 render 函数进行渲染 render(vnode, container, isSVG) isMounted = true return getExposeProxy(vnode.component!) || vnode.component!.proxy } else if (__DEV__) { warn( `App has already been mounted. Create a new app instance instead.` ) } }
mount
方法的步骤:- 规范化容器 (Normalize Container): 将传入的
rootContainer
参数规范化为一个 DOM 元素。如果传入的是字符串,则尝试使用document.querySelector
获取对应的元素。 - 清空容器: 在挂载之前,通常会清空容器的内容,以确保应用从一个干净的状态开始渲染。
- 创建根 VNode (Create Root VNode): 使用根组件和 props 创建一个根 VNode。VNode 是 Vue 中对 DOM 节点的一种抽象表示,它包含了节点的信息,比如标签名、属性、子节点等等。
- 存储 App 上下文: 将 App 上下文存储到根 VNode 上。这样,在后续的渲染过程中,就可以访问到 App 上下文中的信息。
- 调用
render
函数: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调用render
函数将根 VNode 渲染到容器中。render
函数会递归地遍历 VNode 树,并根据 VNode 的信息创建对应的 DOM 节点,然后将这些节点插入到容器中。
- 规范化容器 (Normalize Container): 将传入的
-
render
函数:VNode 到 DOM 的桥梁render
函数是渲染器的核心。它接收一个 VNode 和一个容器,然后将 VNode 渲染到容器中。// 简化后的 render 函数 const render = (vnode: VNode, container: HostElement, isSVG?: boolean) => { patch(null, vnode, container, null, null, null, isSVG) }
render
函数实际上只是调用了patch
函数。patch
函数是 Vue 渲染器的核心算法,它负责比较新旧 VNode,并根据比较结果更新 DOM 节点。
patch
函数:Vue 渲染器的灵魂
patch
函数的功能非常强大,也相当复杂。它可以处理以下几种情况:
- 初次渲染 (Mount): 当旧 VNode 为
null
时,表示是初次渲染。patch
函数会根据新 VNode 的信息创建对应的 DOM 节点,并将这些节点插入到容器中。 - 更新 (Update): 当旧 VNode 存在时,表示需要进行更新。
patch
函数会比较新旧 VNode 的差异,并根据差异更新 DOM 节点。更新可能涉及到以下几种操作:- 属性更新: 更新 DOM 节点的属性,比如
class
、style
、id
等。 - 文本更新: 更新文本节点的内容。
- 子节点更新: 更新 DOM 节点的子节点。子节点更新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添加新节点: 如果新 VNode 中有旧 VNode 中没有的子节点,则需要创建新的 DOM 节点,并将它们插入到 DOM 树中。
- 删除旧节点: 如果旧 VNode 中有新 VNode 中没有的子节点,则需要将这些 DOM 节点从 DOM 树中移除。
- 移动节点: 如果新旧 VNode 中的子节点顺序不同,则需要移动 DOM 节点,以保持与新 VNode 相同的顺序。
- 更新现有节点: 如果新旧 VNode 中都有相同的子节点,则需要递归地调用
patch
函数,更新这些子节点。
- 属性更新: 更新 DOM 节点的属性,比如
patch
函数的实现细节非常复杂,涉及到大量的优化技巧。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流程:
- 判断 VNode 类型: 首先,
patch
函数会判断 VNode 的类型。VNode 可以是组件、元素、文本节点、注释节点等等。 - 处理不同类型的 VNode: 根据 VNode 的类型,
patch
函数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组件: 如果 VNode 是组件,则会创建组件实例,并调用组件的
setup
函数。然后,将组件的渲染函数返回的 VNode 递归地调用patch
函数进行渲染。 - 元素: 如果 VNode 是元素,则会创建对应的 DOM 节点,并设置节点的属性。然后,递归地调用
patch
函数,渲染元素的子节点。 - 文本节点: 如果 VNode 是文本节点,则会创建对应的文本节点,并将文本内容设置到节点上。
- 注释节点: 如果 VNode 是注释节点,则会创建对应的注释节点。
- 组件: 如果 VNode 是组件,则会创建组件实例,并调用组件的
- 比较新旧 VNode: 如果旧 VNode 存在,则需要比较新旧 VNode 的差异,并根据差异更新 DOM 节点。
总结:createApp
的生命历程
现在,咱们可以总结一下 createApp
方法的整个流程了:
- 创建 App 上下文: 创建一个全局的容器,存储应用级别的信息。
- 创建 App 实例: 创建一个 App 实例,包含各种配置和操作方法。
- 调用
mount
方法: 将 App 实例挂载到指定的 DOM 元素上。 - 创建根 VNode: 使用根组件和 props 创建一个根 VNode。
- 调用
render
函数: 将根 VNode 渲染到容器中。 patch
函数:render
函数内部会调用patch
函数,比较新旧 VNode,并根据比较结果更新 DOM 节点。
代码示例:一个简单的 createApp
流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 createApp
的流程,咱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Vue 3 App</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script>
<script>
const app = Vue.createApp({
data() {
return {
message: 'Hello, Vue!'
}
},
template: '<h1>{{ message }}</h1>'
})
app.mount('#app')
</script>
</body>
</html>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 Vue 应用实例,并定义了一个根组件。根组件包含一个 message
数据和一个 template
。然后,我们调用 app.mount('#app')
将应用挂载到 id
为 app
的 DOM 元素上。
当 app.mount('#app')
被调用时,Vue 渲染器会按照前面介绍的流程进行渲染:
- 创建 App 上下文和 App 实例: 创建应用上下文和实例。
- 找到
#app
元素: 使用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找到对应的 DOM 元素。 - 创建根 VNode: 根据根组件的
template
创建一个根 VNode。 - 调用
render
函数: 将根 VNode 渲染到#app
元素中。 patch
函数:render
函数内部会调用patch
函数,创建<h1>
元素,并将message
数据渲染到元素中。
最终,浏览器会显示 "Hello, Vue!"。
总结的总结
createApp
方法是 Vue 3 应用的入口,它负责创建应用实例、配置应用选项、并将应用挂载到 DOM 元素上。理解 createApp
方法的流程,对于深入理解 Vue 3 渲染器的原理至关重要。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工作方式。
课后思考
createApp
方法返回的 App 实例有哪些重要的方法?mount
方法做了哪些关键操作?patch
函数的作用是什么?- 尝试自己编写一个简化版的
createApp
方法。
希望大家多多思考,多多实践,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