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早上好!今天咱们来唠唠 Vue 3 源码里两个重量级选手: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这俩哥们儿在 Vue 的运行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火箭的引擎和导航系统,一个负责提供动力,一个负责指引方向,少了谁都不行。
咱争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它们的关系掰开了、揉碎了,让大家听完之后,感觉 Vue 3 也没那么神秘了。
一、compiler-core
:代码界的翻译官
简单来说,compiler-core
的核心职责就是把咱们写的 Vue 模板(template)翻译成浏览器能懂的 JavaScript 代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官,把人类的语言(Vue 模板)翻译成机器的语言(渲染函数)。
这个翻译的过程可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翻译,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包括:
-
解析 (Parsing):把模板字符串拆解成一个个的语法单元,比如标签、属性、文本等等。这就好比把一篇文章拆成一个个句子。
// 一个简单的模板字符串 const template = `<div> <h1>Hello, {{ name }}!</h1> <p>This is a Vue 3 example.</p> </div>`;
compiler-core
会将它解析成一个抽象语法树 (AST),AST 的结构大概是这样:{ type: 'Root', children: [ { type: 'Element', tag: 'div', children: [ { type: 'Element', tag: 'h1', children: [ { type: 'Text', content: 'Hello, ' }, { type: 'Interpolation', content: { type: 'SimpleExpression', content: 'name', isStatic: false } }, { type: 'Text', content: '!' } ] }, { type: 'Element', tag: 'p', children: [ { type: 'Text', content: 'This is a Vue 3 example.' } ] } ] } ] }
可以看到,模板被解析成了一个树形结构,每个节点都代表了模板中的一个元素或文本。
-
转换 (Transformation):对 AST 进行各种优化和转换,比如静态提升、v-if 转换、v-for 转换等等。这就像翻译官在翻译过程中,会根据上下文调整语句结构,让表达更流畅。
-
静态提升 (Static Hoisting):如果模板中的某些节点是静态的(内容不会改变),那么
compiler-core
会将这些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重复创建。 -
v-if 转换:
compiler-core
会将v-if
指令转换成 JavaScript 的条件语句,以便在运行时根据条件渲染不同的内容。 -
v-for 转换:
compiler-core
会将v-for
指令转换成 JavaScript 的循环语句,以便在运行时循环渲染列表数据。
-
-
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根据转换后的 AST 生成 JavaScript 渲染函数。这就像翻译官最终把优化后的语句翻译成目标语言。
// 根据 AST 生成的渲染函数(简化版)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ElementVNode("h1",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name), 1 /* TEXT */), _createElementVNode("p", null, "This is a Vue 3 example.") ])) }
这个渲染函数会返回一个虚拟 DOM (VNode),描述了组件应该如何渲染。
compiler-core
的主要职责可以总结为:
阶段 | 描述 |
---|---|
解析 (Parsing) | 将模板字符串解析成抽象语法树 (AST)。 |
转换 (Transformation) | 对 AST 进行各种优化和转换,例如静态提升、v-if 转换、v-for 转换等。 |
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 | 根据转换后的 AST 生成 JavaScript 渲染函数。 |
二、runtime-core
:虚拟 DOM 的魔法师
runtime-core
负责的是 Vue 组件的运行时行为,包括虚拟 DOM 的创建、更新、渲染等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魔法师,它拥有操作虚拟 DOM 的神奇力量,能够根据数据变化,高效地更新页面。
runtime-core
的主要职责包括:
-
虚拟 DOM (VNode) 的创建和更新:
runtime-core
提供了创建 VNode 的 API,例如createVNode
。它还负责比较新旧 VNode,找出差异,并更新实际 DOM。// 创建一个 VNode const vnode = createVNode('div', { id: 'app' }, 'Hello, Vue 3!');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
runtime-core
会比较新旧 VNode 树,找出需要更新的节点。 -
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
runtime-core
负责管理组件的生命周期,例如beforeCreate
、created
、mounted
、updated
、unmounted
等等。// 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 const MyComponent = { beforeCreate() { console.log('beforeCreate'); }, created() { console.log('created'); }, mounted() { console.log('mounted'); }, template: '<div>Hello, Vue 3!</div>' };
runtime-core
会在组件的不同阶段调用相应的生命周期钩子。 -
响应式系统的集成:
runtime-core
与 Vue 的响应式系统紧密集成,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触发组件的更新。// 响应式数据 const state = reactive({ name: 'Vue 3' }); // 当 state.name 发生变化时,组件会自动更新 const MyComponent = { setup() { return { name: state.name }; }, template: '<div>Hello, {{ name }}!</div>' };
-
渲染器的抽象:
runtime-core
提供了一个渲染器的抽象层,允许 Vue 在不同的平台 (例如浏览器、服务器、NativeScript) 上运行。Vue 3 采用了一种基于"渲染器"的设计模式,允许将核心的组件和虚拟 DOM 逻辑与特定平台的渲染细节解耦。这意味着
runtime-core
负责处理组件生命周期、响应式系统、虚拟 DOM 操作等通用逻辑,而具体的 DOM 操作(比如创建元素、更新属性、插入节点等)则由渲染器来负责。例如,
runtime-dom
模块就是为浏览器环境提供的渲染器,它使用浏览器的 DOM API 来操作实际的 DOM 节点。而runtime-core
并不直接依赖于runtime-dom
,而是通过一个通用的接口与渲染器进行交互。// 一个简单的渲染器接口 const renderer = { createElement: (tag) => { return document.createElement(tag); }, patchProp: (el, key, prevValue, nextValue) => { el.setAttribute(key, nextValue); }, insert: (el, parent) => { parent.appendChild(el); } }; // 使用渲染器来创建和更新 DOM const vnode = { type: 'div', props: { id: 'app' }, children: 'Hello, Vue 3!' }; const el = renderer.createElement(vnode.type); renderer.patchProp(el, 'id', null, vnode.props.id); el.textContent = vnode.children; renderer.insert(el, document.body);
runtime-core
的主要职责可以总结为:
职责 | 描述 |
---|---|
虚拟 DOM (VNode) 的创建和更新 | 提供创建 VNode 的 API,比较新旧 VNode,找出差异,并更新实际 DOM。 |
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 | 负责管理组件的生命周期,例如 beforeCreate 、created 、mounted 、updated 、unmounted 等等。 |
响应式系统的集成 | 与 Vue 的响应式系统紧密集成,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触发组件的更新。 |
渲染器的抽象 | 提供一个渲染器的抽象层,允许 Vue 在不同的平台 (例如浏览器、服务器、NativeScript) 上运行。 |
三、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如何协同工作?
现在,我们来聊聊 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这两个模块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compiler-core
负责“翻译”,runtime-core
负责“执行”。
-
compiler-core
编译模板:首先,compiler-core
会将 Vue 模板编译成 JavaScript 渲染函数。这个渲染函数会返回一个虚拟 DOM (VNode)。 -
runtime-core
创建 VNode:当组件需要渲染时,runtime-core
会调用compiler-core
生成的渲染函数,创建一个 VNode 树。 -
runtime-core
更新 DOM:当数据发生变化时,runtime-core
会比较新旧 VNode 树,找出需要更新的节点,并使用渲染器来更新实际 DOM。
流程图如下:
[Vue 模板] --> (compiler-core) --> [JavaScript 渲染函数]
|
v
[渲染函数] --> (runtime-core) --> [虚拟 DOM (VNode)]
|
v
[虚拟 DOM] --> (runtime-core + 渲染器) --> [实际 DOM]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以下 Vue 组件:
<template>
<div>
<h1>{{ message }}</h1>
<button @click="increment">Increment</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message = ref('Hello, Vue 3!');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message.value = `Count: ${count.value}`;
};
return {
message,
increment
};
}
};
</script>
-
compiler-core
编译模板:compiler-core
会将模板编译成一个 JavaScript 渲染函数。 -
runtime-core
创建 VNode:当组件第一次渲染时,runtime-core
会调用渲染函数,创建一个 VNode 树。这个 VNode 树描述了组件的初始状态。 -
runtime-core
更新 DOM:当点击 "Increment" 按钮时,count.value
和message.value
会发生变化。Vue 的响应式系统会通知runtime-core
,触发组件的更新。runtime-core
会重新调用渲染函数,创建一个新的 VNode 树。然后,它会比较新旧 VNode 树,找出<h1>
元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并使用渲染器来更新实际 DOM。
四、总结
总而言之,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是 Vue 3 框架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模块。compiler-core
负责将模板编译成渲染函数,runtime-core
负责创建和更新虚拟 DOM,并最终渲染到实际 DOM。它们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 Vue 3 的强大功能。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 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的职责划分和协同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Vue 3 的源码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探索,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记住,理解源码的关键在于理解设计思想和模块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代码。下次再有人问你 compiler-core
和 runtime-core
的区别,你就可以自信地告诉他:"老铁,这俩我熟!"
今天就到这里,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