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 Pinia 源码中 `store` 实例的创建过程,以及它如何利用 Vue 3 的 `reactive` API 使 `state` 具有响应性。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 Pinia 源码探秘向导。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Pinia 里的 "store" 实例是怎么炼成的,以及它如何利用 Vue 3 的 reactive API,让 state 变得像个弹簧一样,一碰就动。准备好了吗?Let’s dive in!

第一幕:拨开云雾见青天 – Pinia Store 的雏形

首先,我们得明白,Pinia 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的状态管理方案。而这个方案的基石,就是 store 实例。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配方(recipe),它定义了你的 store 长什么样。这个配方包含了:

  • id: store 的唯一标识符,相当于你的 store 的名字。
  • state: store 的状态,也就是你的数据。
  • getters: 从 state 派生的计算属性,相当于你对数据进行加工。
  • actions: 修改 state 的方法,相当于你对数据进行操作。
// 这是一个简单的 store 定义
const useCounterStore = defineStore('counter', {
  state: () => ({
    count: 0,
  }),
  getters: {
    doubleCount: (state) => state.count * 2,
  },
  actions: {
    increment() {
      this.count++;
    },
  },
});

defineStore 函数就是这个配方的制造者。它接收 store 的 id 和配置项,然后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才是真正创建 store 实例的地方。

第二幕:庖丁解牛 – defineStore 的内部乾坤

defineStore 的源码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1. 规范化配置项: 确保你传入的配置项是有效的,并且处理一些默认值。
  2. 创建 store 实例的工厂函数: 返回一个函数,当你调用这个函数时,才会真正创建 store 实例。
  3. 处理插件: 允许你通过插件来扩展 store 的功能。
// Pinia 源码 (简化版)
function defineStore(id, optionsOrFn, setupOptions) {
  // 1. 规范化配置项 (这里省略了详细的规范化逻辑)
  const options = normalizeStoreDefinition(id, optionsOrFn, setupOptions);

  // 2. 创建 store 实例的工厂函数
  const useStore = () => {
    // 检查是否已经存在 store 实例
    if (pinia._s.has(id)) {
      return pinia._s.get(id);
    }

    // 创建 store 实例
    const store = createSetupStore(id, options, pinia);

    // 将 store 实例缓存起来
    pinia._s.set(id, store);

    return store;
  };

  // 3. 处理插件 (这里省略了插件的逻辑)

  return useStore;
}

注意 createSetupStore 函数,它是创建 store 实例的核心。

第三幕:点石成金 – createSetupStore 的魔法

createSetupStore 函数负责创建 store 实例,并且让 state 具有响应性。它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1. 创建 state: 根据 options.state 创建 state 对象。
  2. 使用 reactive 创建响应式 state: 使用 Vue 3 的 reactive API 将 state 变成响应式的。
  3. 处理 getters:getters 转换成计算属性。
  4. 处理 actions:actions 绑定到 store 实例。
  5. 应用插件: 应用插件来扩展 store 的功能。
// Pinia 源码 (简化版)
function createSetupStore(id, options, pinia, isSSR = false) {
  const { state, getters, actions } = options;

  // 1. 创建 state
  const rawState = state ? state() : {};

  // 2. 使用 `reactive` 创建响应式 state
  const reactiveState = reactive(rawState);

  const store = {
    $id: id,
    $state: reactiveState, // 将响应式 state 赋值给 $state
    // 其他属性和方法...
  };

  // 3. 处理 getters
  if (getters) {
    for (const getterName in getters) {
      const getter = getters[getterName];
      Object.defineProperty(store, getterName, {
        get: () => getter.call(store, reactiveState),
        enumerable: true,
      });
    }
  }

  // 4. 处理 actions
  if (actions) {
    for (const actionName in actions) {
      const action = actions[actionName];
      store[actionName] = action.bind(store);
    }
  }

  // 5. 应用插件 (这里省略了插件的逻辑)

  return store;
}

重点来了!reactive(rawState) 这行代码就是让 state 具有响应性的关键。

第四幕:响应式的秘密 – Vue 3 的 reactive API

reactive API 是 Vue 3 提供的一个核心功能,它可以将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转换成响应式的对象。当响应式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这些属性的组件都会自动更新。

简单来说,reactive API 会:

  1. 创建一个 Proxy 对象: 代理原始对象。
  2. 拦截对属性的访问和修改: 当访问或修改属性时,会触发相应的钩子函数。
  3. 通知依赖更新: 当属性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依赖于该属性的组件进行更新。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 当 state.count 的值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 state.count 的组件都会自动更新
state.count++;

第五幕:示例演示 – 响应式的魔力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 reactive 的魔力:

<template>
  <div>
    <p>Count: {{ count }}</p>
    <button @click="increment">Increment</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useCounterStore } from './stores/counter';

const store = useCounterStore();

const count = store.count; // 从 store 中获取 count

const increment = () => {
  store.increment(); // 调用 store 中的 increment 方法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count 是从 useCounterStore 中获取的。由于 state 是通过 reactive 创建的,所以当 store.increment() 方法被调用时,store.count 的值会发生变化,并且 count 也会自动更新,从而触发组件的重新渲染。

第六幕:深入细节 – this 的指向

在 actions 中,我们经常会使用 this 来访问 state 和其他 actions。那么,this 到底指向哪里呢?

在 Pinia 中,this 指向的是 store 实例本身。这是因为在 createSetupStore 函数中,我们使用了 action.bind(store) 来将 actions 绑定到 store 实例。

// Pinia 源码 (简化版)
function createSetupStore(id, options, pinia, isSSR = false) {
  // ...

  // 4. 处理 actions
  if (actions) {
    for (const actionName in actions) {
      const action = actions[actionName];
      store[actionName] = action.bind(store); // 将 action 绑定到 store 实例
    }
  }

  // ...

  return store;
}

通过 bind(store),我们可以确保在 actions 中访问 this 时,总是指向 store 实例,从而方便地访问 state 和其他 actions。

第七幕:总结与思考

好了,今天的 Pinia 源码探秘之旅就到这里了。我们一起揭开了 store 实例创建的神秘面纱,并且深入了解了 Vue 3 的 reactive API 的强大之处。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

  • defineStore 函数负责创建 store 实例的工厂函数。
  • createSetupStore 函数负责创建 store 实例,并且让 state 具有响应性。
  • reactive API 是 Vue 3 提供的一个核心功能,它可以将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转换成响应式的对象。
  • 在 actions 中,this 指向的是 store 实例本身。

最后,留给大家一些思考题:

  • Pinia 是如何处理 SSR (Server-Side Rendering) 的?
  • Pinia 的插件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 如何使用 Pinia 来管理复杂的状态?

附录:Pinia 源码精简版流程图

步骤 函数/API 描述 关键代码
1 defineStore 定义 store,返回一个 useStore 函数。 const useStore = () => { ... createSetupStore(id, options, pinia); ... }
2 useStore() 调用 defineStore 返回的函数,用于获取 store 实例。如果 store 已经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的实例;否则,创建新的实例。 if (pinia._s.has(id)) { return pinia._s.get(id); }
3 createSetupStore 创建 store 实例的核心函数,负责创建响应式的 state,处理 getters 和 actions,以及应用插件。 const reactiveState = reactive(rawState); store[actionName] = action.bind(store);
4 reactive Vue 3 的 API,将普通 JavaScript 对象转换为响应式对象。当响应式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这些属性的组件都会自动更新。 reactive(rawState)
5 Actions store 中定义的方法,用于修改 state。 actions 中的 this 指向 store 实例。 store[actionName] = action.bind(store);
6 Getters store 中定义的计算属性,用于从 state 派生新的数据。 getters 的返回值会被缓存,只有当依赖的 state 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 Object.defineProperty(store, getterName, { get: () => getter.call(store, reactiveState), enumerable: true, });
7 State store 中存储的数据。 state 是响应式的,当 state 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 state 的组件都会自动更新。 const reactiveState = reactive(rawState);

希望这次的源码探秘之旅能够让你对 Pinia 的内部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探索 Pinia 的其他奥秘! 拜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